第125章 光荣的任务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明子,你个王八羔子,大冷天的把孩子抱出来干啥?”

  张桂芹嘴上骂着,但还是把大明子给让进了屋。

  大明子进屋先跟林朝阳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把襁褓里的孩子捧到陶父面前。

  “大爷,我们家这孩子刚生没几天,大名还没起呢。您是文化人,您给起一个呗!”

  得知了大明子来的目的,林朝阳等人哭笑不得。

  陶父为难的看了孩子一眼,说道:“起名字这种事还得是你们家里人起合适。”

  “我们都是乡下人,起的名字又土又难听,哪有你们文化人起名字好听啊。

  就像你们家玉书,名字起的好听,人不光长的漂亮,还聪明,您就给帮帮忙。”大明子哀求道。

  陶父无奈,没想到来东北的第一天竟然会接到这样的任务。

  “贵姓什么?孩子有字辈吗?”

  “我们家姓李,到孩子这辈该是‘昌’字辈。我们家这是个带把儿的,刚生半个月。”大明子介绍着。

  陶父盯着孩子看了几秒,沉思片刻,说道:“腊月出生的,汉代《风俗通义》说:‘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是祭祀祖宗的时候。昌字辈,那就加个‘祈’,祈祷的‘祈’,你看怎么样?”

  大明子虽然不懂陶父的引经据典,但一听就是很厉害的样子,“李昌祈、李昌祈……”

  他嘴里念叨着几遍这个名字,脸上露出幸福的傻笑。

  “好听,真好听!以后我儿子就叫李昌祈了!”

  乐完之后,他朝陶父鞠了一躬,“大爷,真是谢谢您了。”

  陶父摆摆手,笑着说道:“举手之劳。”

  “您刚才说,这名字是怎么个来历?”大明子问。

  陶父又重复了一遍他刚才说的话,大明子默记了几遍,这都是以后跟人吹嘘的资本。

  说完话后他抱着孩子出了门,外面看热闹的人们嘴里议论着。

  “到底是文化人,瞧瞧人家起这名字,光念着就不一样。”

  “人家是大教授,起名字那都是有来历的。看着没,这就叫引经据典。”

  “难怪朝阳能成大作家,守着这样的老丈人,那学问还能学少了?”

  “二春好福气啊!”

  众人正说话的功夫,大明子又回来了,这回手里的孩子没了,多了一只冻的梆硬的野鸡。

  “给您尝尝鲜。”

  “这不合适……”

  陶父还想推辞,可大明子扔下东西就走,撵都撵不上,陶父只能无奈收下。

  白天林二春去火车站,张桂芹就负责在家做饭,忙活了小半天的时间,今天林家的晚饭丰盛的堪比年夜饭,让陶父陶母充分感受到了亲家的热情。

  一家人吃饭的时候,外面的围观群众们总算是散了。

  这倒不是大家不想看热闹了,而是晚上气温太低,在外面站的时间长了冻的受不了。

  吃完了饭,陶玉书跟林朝阳说悄悄话。

  “刚才你注意到我妈没?”

  林朝阳给了她一个肯定的眼神,吃饭前队里人趴着窗户围观,陶玉书大家都认识,所以他们的焦点都放在了陶父陶母身上。

  大家关注陶父的点是他的教授身份和学识,可这玩意光靠看又看不出来,很多人看了陶父几眼便把目光放在了陶母身上。

  相貌这东西可比学识扎眼多了,陶母现在年纪大了,虽然风姿不再,但依然可以窥见年轻时的风采。

  尤其是她和陶玉书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家看到陶玉书,对于陶母年轻时的长相更有了具象化的概念。

  许多人不禁感叹难怪陶玉书长的这么好看,敢情是有个好妈。

  众人的议论声不大,但还是传到了陶母的耳朵里,导致陶母身体都是紧绷着的,一举一动都透着僵硬感,多少带了点偶像包袱。

  等洗完了碗筷,陶玉书开始往外掏给家里带回来的东西。

  上次她和林朝阳走的怪朝阳能成大作家,守着这样的老丈人,那学问还能学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