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厨子里小说写得最棒的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后世老百姓总抱怨调休,现如今是没有调休,可假期确实也是少,国庆是一年之中最长的假期,也只有三天而已,春节也一样。

  十一放假,林朝阳没出去玩,而是被陶玉书拉着对家里进行了一番彻底的大扫除。

  现在这个时候流行一句话,叫“战斗的星期天”。

  一个礼拜七天,只有周日是休息日,平时要上班,所有的生活琐事都积攒到了周日这一天。

  对于这个年代的很多人来说,周日是比上班更劳累的一天。

  夫妻俩忙了一上午,总算是把家里收拾得焕然一新。

  陶玉书坐在沙发上休息,忍不住数落起不在家的陶玉墨,平时吃的比谁都多,一到干活的时候就没影了。

  今天陶玉墨一大早就跑出去跟同学玩了,有了自行车之后,她的行动范围可比以前大多了。

  吃完午饭,夫妻俩睡了个午觉,起床之后一个看书、一个写作,自得其乐。

  三点多钟,李拓带了个客人跑到了林朝阳家里。

  这个客人林朝阳并不陌生,三月份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授奖仪式上两人还见过。

  “济才兄,好久不见。”

  林朝阳与冯济才握了握手,热情的问候了一句。

  “在家就好,在家就好!”李拓念叨着,言语间有些庆幸。

  “我不在家还能去哪儿?”林朝阳笑问道。

  “这不是怕你国庆出去玩嘛!”李拓解释一句,然后对林朝阳解释道,“大冯来燕京改稿子,这半个多月净吃食堂了,今天带他来你这开开荤。”

  “你请客,我出血?”

  林朝阳精辟的总结了李拓的意思,引得他和冯济才两人哈哈大笑。

  “这不是买了点菜嘛。”李拓冲林朝阳晃了晃手里的菜。

  又说道:“再说,现在谁不知道你有钱,我听《燕京文艺》那帮人说,《高山下的花环》卖了二百多万册,你稿费收到手软。穷兄弟们过来蹭一顿,你总不能把我们撵出去吧?”

  玩笑了两句,陶玉书给李拓和冯济才倒了杯茶,几人聊了起来。

  冯济才这次到燕京来是为了他最新创作的长篇小说《神灯》,稿子交给了人文社。

  他跟人文社的渊源很深,早在1977年的时候,冯济才与李定兴合著了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义和拳》,受到了人文社社领导的青睐,被邀请到人文社改稿。

  那个时候流行借调式写作,冯骥才在人文社一待就是两年,直到去年才离开人文社。

  李拓跟冯济才的相识于去年第四届文代会期间,林朝阳跟冯济才也有过一面之缘,聊起来大家并不陌生。

  “最近写新作品没?打算继续写意识流吗?”李拓问林朝阳。

  “正在构思,还没想好。”

  冯济才说道:“你那部《赖子的夏天》写的真是好。跟国外的那些作品风格不一样,也不像我们有些作家写的东西,模仿痕迹很重,已经自成一派,我看真应该照着这个路子写下去。”

  林朝阳笑言道:“能写肯定会写。不过意识流文学还是不够接地气,再写也就是一部,总写这种东西,容易脱离群众。”

  冯济才听着他的话有些意外,他与林朝阳交往不深,并不了解他的一贯观念。

  这个时候李拓哈哈笑道:“济才,你不知道了吧?我们朝阳的目标可是人民艺术家,写出来的东西那必须是兼顾通俗与高雅,让知识分子看了拍手,工人农民看了也得叫好!”

  他的话里有赞许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调侃。

  林朝阳表情轻松的说道:“人民艺术家可以当做终极目标,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朝阳的这个心态好。”

  冯济才眼中闪过欣赏之色,他看过林朝阳的许多作品,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与林朝阳是有不谋而合的东西的。

  在林朝阳的作品里,底色总是温暖的,他很追求那种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追求将故事深入浅出的讲给读者,而不是故林朝阳笑言道:“能写肯定会写。不过意识流文学还是不够接地气,再写也就是一部,总写这种东西,容易脱离群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