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问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间西夏政权横征暴敛,草菅人命,每每杀人盈野,搞得民不聊生,纷纷揭竿而起。</P>

  渊太祖就是造反义军中的一支,靠着吃苦耐劳,擅打硬仗,领着一帮泥腿子硬生生把强悍的西夏骑兵赶回草原。</P>

  大渊立国之后,这些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了将军,一个一个得到了渊太祖的重用,占据了大渊国家民生的各个重要岗位。</P>

  但悍将治国的弊病立刻体现了出来,普经屠龙的少年成了恶龙,曾经的泥腿子成了大官,转头开始欺压曾经和自己一样的泥腿子。</P>

  甚至手段更卑劣,更残忍,更没有下限。</P>

  而貌似没用的文人开始展示其风骨。</P>

  便如同在一片被烧焦的土地上,中原的儒家文明如一粒种子一般再一次探出脑袋,柔弱,却坚定。</P>

  各地相继爆发了地方农民对抗暴政的恶性事件,对抗的主导者,便是那些文人。</P>

  而悍将们第一次发现这些风一吹就倒的文人们,骨头竟然比他们征战多年的武将更硬,更不畏死。</P>

  而皇帝也发现,那些文官们远比那些武将更好用,重要的是,不需要担心这些文官们造反,同时,通过文官和武官们相互对立,他不需要担心朝廷大臣会相互勾结,把自己架空。</P>

  文官体系逐渐开始抬头。</P>

  转折点发生在承平四年的凉沧河之战,大渊的名将几乎在那一战中损失殆尽,三大营几乎全部丢失,只有飞虎营一部带着皇帝勉强逃回。</P>

  刚刚虎口脱险的皇帝被西夏骑兵给吓傻了,再不复出征时的那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模样,而是一心只想躲回神京,离那些西夏骑兵越远越好。</P>

  而当时的青州知府田孝儒却清楚的认识到,大渊在凉沧河几乎全军覆没,青州和五散关的士气低到尘埃,大批百姓已经开始谋划弃城而逃。</P>

  如果皇帝此时东逃,必定会让本就低迷的士气彻底崩溃,西夏军必定趁机扣关,大渊会重现前晋亡国的悲剧,中原将再一次陷入西夏人的铁蹄之下。</P>

  大难当前,田孝儒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勇气,强行把皇帝扣在青州,让他发诏命令各州军队火速前来勤王。</P>

  然后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士,带着青州的百姓,硬生生利用五散关的优势,把西夏的骑兵拦在五散关前。</P>

  整整四个月,五散关口尸横遍野,青州百姓十损六七,连田孝儒年仅十二岁的大儿子都死在城墙之上,终于等来了大渊各地的勤王之师,避免了西夏王朝又一次东进中原的惨剧。</P>

  那一场大仗中,大批武将选择了投降,反而是如田孝孺这样的文官们有选择战死者,有选择自杀者,却无一人选择投降,把大渊文人的风骨写得淋漓尽致。</P>

  只可惜皇帝对把他扣在青州的田孝儒耿耿于怀,几年后找了个借口诛杀了他,但天下皆知其功,他的一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成了大渊文人的精神图腾。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