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贾府出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既然是盟友了,贾琏当然要摆明立场,他就是看好当今陛下。

  林如海当然也知道承辉帝的年龄优势,问题是他经历的更多,态度谨慎的提醒一句:“贾王史薛四家,与太上皇的纠葛更深一些,贾家两任京营节度,都是太上皇当政期间。”

  贾琏当然要反驳这种观点,贾家后来败家,很大的可能性,就是这些旧有关系纠葛的产物,更有贾家人贪财的因素。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今后贾府必须是我说话算数。为了贾府的长久富贵,即便是有不忍言之事,该做的还是要做。”贾琏把话说的极为明白了,谁拦着我,谁就是去死。

  林如海听的瞳孔微微收缩,他知道贾琏是个狠人,只是不知道能很成这样。

  “此事,不要对你姑母说,更不可对外人说。”林如海话虽如此,实际上已经等于同意了贾琏的观点。很快林如海转移话题:“贾雨村之事,你可有定见?”

  “姑父友爱同窗之谊,不可受损。回头见了王太尉,我提一句,往西北打发就是。”贾琏看似随意的回答,好像不放在心上,实则心里在做判断,王家人已经够狂了,加一个金陵知府贾雨村,今后王家人在金陵不得翻天啊。

  “如此也好,给你二叔的信了,我就不提贾雨村的事情,全权托付给琏儿处置。”

  贾琏听了点头接下这个差事,尽管贾雨村很遭人狠,但这话怎么说呢?刚出来做官的时候,贾雨村也是个正直的官员啊。接触之后,贾琏看的清楚,贾雨村是个非常老练的官僚。

  这个人留着,或者推荐给张廷恩做一把刀,那真是很好用的。

  且先看看吧,先丢到西北去勘磨几年。

  林如海说了贾敏要回京的事情,贾琏自然是无不可,炎症这个东西,好了就是好了。运河不是大海,一路坐船旅行,不会太辛苦,自然问题不大。

  贾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进京,林如海带着贾琏找到贾雨村,三人这次不喝酒了,改喝茶。说起进京谋求起复的事情,贾琏当仁不让的揽下来:“雨村兄勿多虑,此番跟着进京便是,家师张阁老主持户部,正需老练精干之人。”

  贾雨村听了顿时面露喜色,强行压着才没有露出来,脸上的笑容带上点讨好:“如此,贾某人多谢小公爷了。”

  贾琏自然要引诱一番:“雨村兄久不在朝,不知当今好事功,家师能入阁,靠的就是为当今办事。还有那李如水,也是如此。在下于家师府上,几次遇见白龙鱼服,因不认得,闹出了不小的笑话,说了一些狂言妄语。当今待臣下仁厚,不以为忤,竟取为状元。琏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贾琏说着话,还朝北方抱手虚拜致意。

  这一番话,自然是极有说服力的,殿试的文章贾雨村也看了,很精彩,从传统文人的角度看,贾琏那篇殿试的文章的前半部分,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伱瞎说什么大实话?后半部分,贾雨村认可言之有物,不像其他考生,只是从古书中找一些空话填进去。

  林如海也感慨道:“不知道的,还以为琏儿的文章是个经年老吏所作。”

  贾雨村点头表示认可,没有多年的基层打磨,不可能看清楚这个社会的底层本质。

  贾琏心道【这些道理,我中学就开始学了。】(PS:70后初中要学政治经济学的。)

  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只要掌握了,套进任何一个时代,都不难分析出相应的阶-层。

  当人类社会以国家的面貌出现后,治理成本就是绕不过的问题。

  所谓的降雨量四百毫升线,限制了农耕文明向北扩张的说法。也是个成本问题。

  乡贤治理地方的形态,那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因为朝廷无法供养那么多官员。

  从制度角度看,诞生的那一刻未必是最佳的,但一定是最适合当时情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能一点一点的改良,大概是能是无不可,炎症这个东西,好了就是好了。运河不是大海,一路坐船旅行,不会太辛苦,自然问题不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