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层层加码第2/3段
当下的伦理道德对于贾琏而言,束缚力看似无形,实则令人难以发力。
还在扬州的时候,贾琏就把事情想清楚了,不着急,千万不能着急。
贾家的事情先放一边,另外开辟财源,免得王熙凤当家各种着急上火。还有就是元春省亲一事,如果贾政和王夫人坚持要接受,贾琏也只能曲线救家了。
大家族就是这样,即便是当家人,也不能为所欲为。
做出任何决定,面子上都是要公平,要服众的。以贾珍为例子,每年还要花钱买米买布,分发给族人。平时这些族人看着没啥大用处,真遇见了事情,这些族人立刻能拉出来做事。
金石告退下去,没一会贾光便进来,见面之后要行大礼,贾琏忙不迭的示意焦大拦着,脸上带笑道:“族叔不必如此,都是没出五服的族人,真正的自家人。”
贾光心里清楚明白,什么自家人之类的话,听听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金陵分支族人成年男丁一百来号,以前就只能守着点祖田过日子,京城贾家那边,根本不允许他们打着贾家的旗号牟利,最多就是做点小买卖,挣个三瓜两枣。
平时金陵族人都没资格到金陵贾府来住着,这也算自己人么?
很明显贾琏不是无人可用,用金陵族人的真相,应该就是地头蛇属性在发挥作用。
做事自然要尽心尽力,还要带着眼睛盯着四周,有什么事情及时汇报。
这一切都要感谢冷子兴吃独食,事到临头也没人帮着说一句话。
“请二爷放心,贾光一定精心挑选听话的机灵的族人。”
这也是个醒目仔啊,贾琏满意的点点头:“以后金陵这边的经营获利,金陵族人能分三成。好好做事,这是为自己做事。”
让任别人尽心尽力,就一定要给够薪资。一个月三千块的员工,你还指望人家不摸鱼?
具体细节贾琏不会交代,能不能做好,就看贾光为首的族人了。
如果再搞出一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再收拾就是了。一百来号族人里头,难道挑不出几个能做事的人么?荣国府那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爱用族人,这点比贾珍都不如。
看看贾家那些具体的管事,赖大,周瑞,林子孝,有名有姓的没一个姓贾的。
不是说族人就一定更能做事,而是一定要让族人掺和进去,这样才能让所谓的家奴们不敢肆无忌惮,看看赖大都干了些啥就知道了。仗着贾母的信任和资历,竟敢以大爷自居。
我特么弄不死你!
次日,贾琏还是早早起来,提前约好的今日去拜见金陵知府。
从日后贾雨村的事情判断,金陵知府这个位子,走王子腾的关系就能拿到手,可见王家在金陵的势力之大,到了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都无法左右的地步。
当然也不排除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与王家关系良好,稍微交换点资源就能达到目的。
就目前来看,韩宗与王家的关系,似乎并不算差。从林如海处,贾琏得知一个甄家的情况。甄家绝对是太上皇的铁杆,但同时私下里也投资过废太子,为其敛财。这样的事情,四大家族甚至林家都干过,大家族都是这样,四处下注。
韩宗与甄家的关系,也就是面子上尊重的事情,两江税赋的征收,需要依靠地方上的支持。韩宗不愿意清欠本身,就是不想与两江地方势力对抗。与甄家私下勾搭输送利益,暗通款曲的事情,应该是没有的。
韩宗要的是他在两江任上,地方上一切稳定,按时把税收上来,平稳的过渡任期,顺利进京做一部尚书。想法是好的,实际上把问题想简单了。最严重的一点,没有和承辉帝政-治上保持一致,皇帝想做的事情,你再不认可,也不能对着干。
没错,韩宗被外放的关键原因,就是不认可承辉帝的做法,认为太过操切了。
从权利斗争的角度看,韩宗的想法不算有错。但怎么说呢,站在承辉帝的角度看问题,事有轻重缓急,眼下最着急的就是解决钱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钱,皇帝的意志就无法落实。
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导致大权旁落,皇权不出京城的事情,历史上那可多了。
眼下的大周朝固然没到那个程度,但是财政入不敷出的局面已经出现端倪,承辉帝高度重视,必须尽快缓解这一问题,寅吃卯粮的事情,不能继续下去了。
正因为如此,贾琏在殿试上的文章才能深深的打动承辉帝。食利者分食国家之利的说法,真是说到承辉帝的心头上了。这是历朝历代都解决不了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另辟蹊径。开源节流,在内部等于一部分食利者节流另外一部分食利者,在外部,就是大周朝节流外部,作为己方的开源。
说穿的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当内部很难进行利益再分配的时候,那就只能向外。
要不就学雍正,逼着士绅从口袋里掏钱,不肯掏钱的,问问皇帝手里的刀子答应不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