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唐潜伏的名臣国士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时间,民怨沸腾。</P>

  宋璟这样的名相,因此被罢相。</P>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在人类社会经济规律面前,是蜉蝣撼大树。</P>

  过分迷恋权力对社会运作的影响,经济会教他做人。</P>

  “民间货币用铜是多少?”</P>

  “民间能用铜造钱已经算是良心,这些人造了铜钱,一般会去兑换更恶劣的钱。”元载感慨道,“所以下官当初才让大王不要牵涉到铸钱中来,这里面的水太深,连右相都不敢乱来。”</P>

  “你有话直说便是。”</P>

  李倓知道大唐货币很乱,作为21世纪的创业者,中国货币史这种干活史料他还是读过的。</P>

  他读历史,很少执着于那些被热血的英雄故事,而是去看经济、生产力、货币对朝代政治的影响。</P>

  “鹅眼、铁锡、偏炉钱、时钱、棱钱等等,都是民间私铸的恶钱,其中仅仅偏炉钱在江淮一带就有数十种,下官刚才说的宣州铜商萧岭,就自己铸造过偏炉钱,这种钱也有铜,但很轻,表面连字都没有,这是为了加快造钱,这样的钱,官方一文钱可以兑换七文。”</P>

  “因为数量多,所以大量充斥在民间,有总比没有好,能计价,谁会在意呢?”</P>

  “那现在我们提升铜的采购价,这些私下铸钱的铜商,却还愿意卖铜给我们,他们为什么不自己留着铸?”</P>

  “因为他们的钱炉数量有限,他们能找的工匠有限,若是动静太大,闹得引起朝廷重视,地方官员也压不住了,所以就算民间这些人铸造的钱再如何劣质,成本再如何低,如何快,但他们终究见不得光,所以无法短时间内无休止地造。”</P>

  元载接着说道:“既然如此,肯定还是有更多的铜卖给官方。”</P>

  李倓瞬间觉得元载这个实在不简单。</P>

  他绝不仅仅只是权术手段厉害,他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是比较深刻的。</P>

  “其实大王对铸钱和理财真有兴趣,我为大王引荐一人,此人天生神童,对赋税、财务、钱货的认知,远高于下官。”</P>

  “谁呢?”</P>

  “刘宴。”</P>

  刘宴!</P>

  “你认识他?”</P>

  “下官认识他。”</P>

  刘宴是何人?</P>

  家喻户晓的《三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P>

  开元时代的名相张说对刘宴是这么评价的:刘宴是国瑞。</P>

  刘宴是肃宗和代宗时代的名臣,是安史之乱后,大唐禁榷体制、转运体系、财务体系的创建者之一。</P>

  他与杨炎两个人,奠定了中国唐以后各朝的财税体系。</P>

  宋明几乎沿用了他们的那一套。</P>

  如此看来,肃宗和代宗时代,也有名臣?</P>

  那不是名臣的问题,那是文臣如星,武将如云的时代,甚至质量能与贞观时代相比。</P>

  但肃宗和代宗的能力,与李世民相比,就差了十万八千里了。</P>

  “他现在在何处?”</P>

  “他任职温县县令,属都畿道辖制。”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