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葡萄酒厂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是酒厂除了白酒之外,卖的最好的却是葡萄酒。</P>

  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本来是西域的酒类,在唐代是已经很有名了。制作葡萄酒的工艺,也是很成熟。</P>

  但历史的长河却没让他进一步发扬光大,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变迁,慢慢的不管是中原还是岭南的人们都很少饮用了,人们也逐渐的忘记了这葡萄酒的存在,葡萄酒没有市场,也就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P>

  但不知何时,也许是经过元代蒙古人的西征,传播到了西方,反而在西方日益受到贵族们的欢迎,成了价格不菲的侈奢品。</P>

  在李奇的印象中,南方是不适合葡萄种植的,但凡事都有例外。</P>

  南方的云南,广西却是适合种植的地区,在现代也是重要的葡萄生产区。</P>

  而这和广西的地形极为相似的喀斯特地貌漠阳江的上游山区,种植水稻虽然产量不高,却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那山脚边的荒地上的葡萄都长疯了。</P>

  当然,只靠书院的人种植,发展太慢了。</P>

  老管事廖炳嘉在李奇的指点下,采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把种苗发放给农户,签订回收合同,甚至还先付一部分钱,一下子吸引了不少的农户成片种植。</P>

  而且,李奇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少数民族也可以加入种植,一样的信任,并没有因为他们是土人而区别对待。</P>

  这些少数民族占据的地方,多是无法种植水稻的高海拔山区,却更适合葡萄的生长,因此,他们的种植热情更高,现在的产量,都差不多占据了酒厂收购量的一半。</P>

  当然了,这些葡萄酒在国内并没有太大的市场,却是下南洋商人的抢手货。</P>

  这小县城本是下南洋货船的一个停靠补给点,以前生产的各种瓷器铁器远销各国。</P>

  各地的远洋船只都是在这里补充淡水,新鲜的蔬果,还有进货交易。</P>

  但后来那利润最多,产量最大的瓷器却因为高岭土这重要原料的开采殆尽而风光不再,外贸日渐消沉。大部分的瓷窑都往南海迁徙,本地只余少量作坊及大量的遗迹。</P>

  可是葡萄酒的大量供应,还有各种盐铁等物资的生产交易,却让这里成了很多货船的进货地,无他,商人逐利,为带点葡萄酒,弄点高质量的钢铁,到南洋卖个好价钱。</P>

  自从郑和下西洋终止之后,官方就停止了海外贸易,但官方停止了,不等于可以限制民间的贸易,事实上也不可能禁止。</P>

  利字当头,禁而不止,民间的人偷偷从事海外贸易的人确是不少,贸易的量也很大,很多南方大族的财富就是从事海贸积累的。但没有官方支持,偷偷摸摸的,在海外的武装保障力量不占优势,势力是日渐缩小,地盘被侵蚀。</P>

  西洋人逐渐占据了南亚的沿路港口,他们每年从这些港口带走大量的货物,当然也带来了不少的西洋货。</P>

  重要的是他们垄断了渠道,强迫交易,其他人再没有了贸易的自由,征收了大量的财税,霸占了港口。</P>

  这葡萄酒,正是西洋的畅销货。</P>

  而且,经过李奇改良的大明葡萄酒品质,却是比之不知从哪里学到酿酒技术的西洋产要好上不少。</P>

  晚上,老管事吩咐摆了好几桌的酒席,所有的酒厂员工共聚一堂。</P>

  大过年的,一部分员工回家过年了。但生意火爆,酒厂还是要出货,有不少的员工留在厂里过年,酒厂也不能缺了他们好吃好喝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