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乌合之众作鸟兽散 忠心护卫安难乐死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袁耀也懒得处理这些墙头草,让何夔这个县令自己拿主意。

  何夔倒也颇有手段,将彭氏宗族在上缭河洲和东津亭的万顷良田,悉数分给了海昏县的其他民户。

  作为交换,这些民户需要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县府,然后由县府分给依附于彭氏的佃户们和那些不知道到底姓啥的墙头草们。

  如此便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

  首先彭家霸占的上缭河洲和东津亭的万顷良田,要比县内其他所有民户拥有的田地数量都要多、质量都要好。

  所以让其他民户拿出自己的土地来交换,这些人心里自然是一百个愿意。

  但彭氏毕竟在海昏耀武扬威百余年,大多数人仍然惧怕彭氏宗族会卷土重来,担心受到彭家的报复,所以不敢接受彭家的良田。

  何夔立马贴出安民榜,言明今后上缭城便是袁耀军队的驻屯地,有马步军常驻,以保护县民安全。

  这下所有人终于放下了心,何夔又让衙役四处宣传先到先得,先来的先挑的政策,一时之间交换田契的把海昏县衙门槛都踩断了。

  另一边,那些依附于彭氏的佃户本就是无地之人,但现在官府直接白送他们土地和农具,自然是个个欢欣喜悦。

  至于分的是中田还是下田,他们也没有挑这挑那的资本。

  趁着民心可用,何夔短短半个月,就给袁耀招募到了千余精壮补充兵源。

  上缭城内的数百宗户,此时还遗留有千余人。因为这些宗户每一户都有宗兵参与对袁军的作战,因此袁耀将这千余人全部罚为奴仆。

  战后的袁耀也按功行赏,一一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此战战功卓著的黄猗,袁耀则许了他一个裨将的将衔。

  对于杀敌有功的士卒先是建立了战功簿,因为这些士卒的家小都在柴桑,现在要分给他们田宅,那就只有两个办法。

  一是举家迁来上缭分田分地,二是在柴桑就地行赏。

  如果愿意迁来上缭最好,有现成的良田田宅、农具耕牛和奴仆分给他们。

  彭氏可不是一般的强族大姓,那是真真正正的地主老财。袁耀也不愁没有东西赏赐。

  不愿意再迁徙的,就把整理后的战功簿送到柴桑县令鲁肃处,由其代为行赏。

  如此也初步确立了袁军的军功赏赐制度。

  袁耀在上缭休整了半月有余,兵力不损反增,马步军扩充到了三千之众,而且听闻海昏、柴桑和历陵三县革新吏治,劝课农桑,不断有流民闻声来投。

  袁耀治下三县的民户,手下的兵众,此时完全可以用与日俱增来形容!

  想必要不了多久,这豫章西北三县,就会成为袁耀牢固的根据地。

  但袁耀毕竟没有太多时间留在上缭种田练兵,只休整了半个月,袁耀便是点了两千马步军,会同郑宝的两千水军,直奔南昌而来。

  只是可惜,袁宝却只能永远的留在了上缭。

  袁耀闻讯如遭雷击,久久说不出话来。

  难道这就是袁宝这个贴身亲卫的宿命吗?

  他也没法苛责什么,毕竟外科圣手华佗和医圣张仲景一起出手,都不能把人从鬼门关拉回来。

  只能说,时也命也!

  如果袁宝当时没拔出那支箭,是不是就不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大出血,那么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呢?

  如果自己出营时穿着盔甲,多带些兵马,是不是袁宝就不用死了呢?

  在无数次的夜里,袁耀无数次扪心自问。

  也是从那一天开始,袁耀便是做到了甲胄不离身,只要起床,就会穿盔戴甲,严整军务。

  ……

  上缭距离豫章郡治南昌,已经不远了。

  袁耀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诸葛玄的求援信了。

  自己攻下柴桑后,每隔两三天,诸葛玄就会派人送来一封求援信,请求袁耀带兵到南昌城,助自己抵抗朱皓的进攻。

  但袁耀已经一周多没有看到诸葛玄派来的使者了。

  袁耀不免疑心南昌有变,于是加快了行军速度。

  两千马步军,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南昌城下。

  看到城墙上猎猎作响的“诸葛”旗帜,袁耀也终于放下心来。

  诸葛亮,我来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