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鲁肃治政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而一众百姓也的确没有抵触情绪,因为鲁肃这次征集壮丁,采取的是募丁制,而非抽丁制。

  募丁制劳役,就是以铜钱或粮食、布帛等现物,作为劳役的报酬;或是以免除兵役、减免田租赋税的政策,换取劳役。

  抽丁制劳役,就简单多了。就是按要征丁的数量,平均摊派到民户头上,无条件的强征壮丁服劳役。

  如果需要的壮丁不多,那就十户、五十户里面抽一个壮丁;如果需要的壮丁多,那就可能五户、两户、甚至每一户都要出一个人头服役。

  极端情况下,抽丁制不仅不给任何报酬,还不管吃管住。在工地干活的吃食得自带、工具也得自购;干完一天的活还没有宿舍睡觉,要么回家要么自带草席。

  总之,突出两个字——白嫖!

  时值冬天,农闲时节。如果鲁肃在这个时节白嫖抽丁,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就当给狗官和黑官府打个短工,忍一忍就过去了。

  几百上千年来,老百姓大都是这么过来的。

  只要有口吃的,底层人民都会得过且过,不会轻易与官府为敌。

  但鲁肃这次征丁,却是采取了募丁制的形式。

  不仅采取了募丁制的形式,还选择了最优厚的方式——以粮食作为服役的报酬。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的同时,社会经济情况也愈发混乱。

  尤其灵帝、董卓两次改铸铜钱,导致币制彻底混乱。关中地区原本数十钱、数百钱一斛的谷子,在灾年竟然卖到了一斛数十万钱!

  等到了这兵荒马乱的乱世,五铢钱的效用远远抵不过粮食谷物这种硬通货。

  百姓们要钱有什么用,饭都吃不饱,命随时都可能丢,要钱有什么用?

  一斛麦子卖三十万钱,那也没用啊,明天一斛麦子的价格就涨到五十万钱了。

  而且到了这种时候,根本没人敢卖粮食。

  什么,你家有余粮能卖?饥民不一拥而上把你家连人带骨头都给吃干净了!

  诸侯们要钱也没用!想想诸侯们在乱世里最注重什么?

  军队!

  维持军队最需要的是什么?

  粮食!

  搜刮钱财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购买马匹和粮食。

  因此,鲁肃这一手以粮募丁,对于广大柴桑百姓来说,数十年难得一见!

  十里八乡的老少爷们,一听县城城门口贴出了以粮募丁的榜文,天还没亮就跑来排队了。

  柴桑县府的差役们不得已,凌晨就上了班,出城维持秩序,还平息了好几起插队引起的争斗事件。

  柴桑、历陵、海昏等县今年秋天大丰收,袁耀是知道的。

  因为上缭城里的彭家留下来的粮食还没用完,加上战事的变化,袁耀暂时还没征集各属县的粮食。

  但袁耀是打算过年开春就出兵江东的,没有充足的粮草万万是不行的。

  或许,自己要敲打一下鲁肃了。

  袁耀避开众人,就要进城。

  经过城门口的时候,却听到周围柴桑百姓们的议论声。

  “我们不要粮食,只要鲁县令一句话说修哪里,我们一家三口就住在工地上!”

  一个脖子上架着一个男娃娃,手里拉着一个妇人的年轻庄稼汉,举着锄头喊道。

  “对,今天我们都是自愿来的,一听鲁县令需要人手,我让老娘们大半夜烙了饼背着赶来的,不需要鲁县令再发给我们粮食!”

  一个背着鼓鼓囊囊行囊的汉子叫嚷道。

  “难怪我一直闻着啥味这么香,原来是新烙的饼啊!”

  “我没带多少干粮,但把家里菜园的菜都拔了,等会去了工地,我拿我新鲜的菜换你的饼,如何?”

  一个推着满满一车蔬菜的老菜农,盯着那个背饼的汉子流口水道。

  “这不是十里坡的蔡叔么,怎么带这么多菜,你家不是靠卖菜为生的么?把菜都拔了你怎么过日子?”

  蔡叔骄傲的仰起了脖子:“以前卖菜是迫不得已,被县里那曹县丞的小叔子占了我家的水田,只能卖菜讨个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