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墨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简单来说,儒墨之争,其实就是阶级之战。</P>

  墨家的学说和儒家学说注定背道而驰。</P>

  出发点不同,造成了两种思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墨家希望自下而上,维护平民的利益,从而去改变国家的现状。儒家的想法是自上而下,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建立一个稳定的国家体系。</P>

  在封建统治下,儒家的学说自然更容易被接受,可在墨家看来,儒家不过是统治者虚伪的面具,是禁锢百姓的枷锁。</P>

  儒家提出尊卑分明,上下有礼,君臣百姓恪守其道。这种理念的提出,是因为君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导致时局混乱。儒家会为了贵族用了皇帝的乐队,而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愤怒。</P>

  但在墨家看来,纠结这个大概是“吃饱了撑得”。</P>

  墨家非常不喜欢儒家那套繁文缛节,觉得过分严苛的上下尊卑,就是从平民身上吸血,尤其是所谓的礼乐,礼乐又不能当饭吃!</P>

  注重礼乐只会增加百姓的生活成本,使他们不事生产,忍饥挨饿。说到底,墨家需要的是“实用”,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吃饱穿暖的社会。</P>

  为了挽救国家存在的问题,儒家提出了“仁”,对每个阶层的人提出道德约束,儒家希望君爱臣,臣爱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认为只要上层对下层不能肆意妄为,存在全社会的道德约束,就能有效地避免战争和犯罪。</P>

  但墨家觉得儒家这一套理论,本质上还是为了宝座上的国君能够稳坐高位,所以墨家提出了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兼爱”,即不论阶级、年龄、身份,要求社会上所有人心存仁爱,人人相爱,自然天下太平。</P>

  墨家最讨厌的,就是儒家对于阶级的维护。儒家所代表的贵族阶级的胜利,必然意味着墨家身后平民阶级的受害。</P>

  只是在历史那的那个封建时代,植根于平民阶级,注重实用主义的墨家,注定遇不上能够欣赏他的人。甚至最后彻底断绝了传承。</P>

  但现在,顾尊来了。</P>

  在这恢弘的大时代,顾尊再立墨家。</P>

  墨院之中,顾尊端坐在名堂之上。他并非是要创建一个朗朗乾坤。但既然这大离朝廷不容自己,那干脆就让这腐朽的政权,死于自己的手里吧。</P>

  以墨为刀剑,断大离之传承。</P>

  “从今日起,我立墨家。我为墨家钜子。”</P>

  钜子又称巨子,是墨家领袖的称呼。墨家是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P>

  墨家学派有严格的纪律,其首领称为“巨子”,下代巨子由上代巨子选拔贤者担任,代代相传。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P>

  甚至与其说是学术流派,更不如说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集团。</P>

  墨家与其他的学派的松散关系大不相同,正是因为有严密的组织,才使墨家有很强的战斗力。</P>

  顾尊其实看的很明白,以自己的实力,如果和儒家陷入“正邪之战”,那儒家的高手数不胜数,自己是必输无疑。</P>

  毕竟这里可是儒家“修浩然正气”的修行世界,硬实力直接对撞是不行的。</P>

  但如果是两种大道的理念之战,就像之前和祝君寒论道那样的局面,那就可以直接回避儒家的硬实力,以大道将其击败。</P>

  毕竟顾尊以墨家大道为棋子,如果儒家不用自己的大道回击,就会亏损浩然正气。这样的心虚举动,反而动摇的是万千儒家学子的信念。</P>

  论道,这是非常庄严的事情。儒道释三家都不会逾越。论道不以实力为胜,而以大道为尊。</P>

  这是顾尊唯一的胜算。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