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儒林列传(见解与大纲)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同流派的儒子之间,也常常发生激烈的思想交锋。如张载与程颐之间,前者主张\"天地万物一体\",后者则强调\"理\"的独立于物的存在。二人针锋相对,甚至针锋相对,互相批评。又如陆九渊与朱熹,对于\"心即理\"的论点也产生了激烈争论。这种内部纷争,呈现出儒家思想在演化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折射出了不同观点之间的博弈与较量。</P>

  儒者们面对统治者的利用和压制时,往往表现出豁达而坚韧的一面。有的人在权力的诱惑下依然保持独立人格,宁可付出生命也不屈服。如子贡,他曾在齐王面前直言不讳地批评王政,为此险些遭到杀害,但他临危不惧,丝毫不为权势所动。他谓:\"宁可正而死,不可邪而生。\"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不仅让他在后世被尊为\"义士\",也成为儒家学者的楷模。</P>

  另一些人虽然未能在生前一展抱负,但临终时仍表现出不屈的人格。如晁错,他本是一代伟才,却被当政者所忌,被处死在狱中。临死之际,他仰天长啸,愤然言:\"令尔四海不宁,名山大川为我立!吾这一死,不死于人,乃死于天!\"这等豪情壮语,无疑让他成为历史的英雄。即便权势压境,他们依旧矢志不渝,表现出坚韧不拔的人格魅力。</P>

  此外,还有一些人虽不能直接抗争,但也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念。比如荀子,他虽然曾与统治者打过交道,但后来却隐居着书,以他那深邃的思想影响后世。他在《劝学篇》中大声呼唤\"学不可以已\",号召人们要不懈努力,追求至善。虽然他未能在世时大施拳脚,但他的思想却熠熠生辉,成为后世儒家理论的重要支撑。这些人虽未能如愿以偿,但他们坚持独立人格的勇气与坚韧,却成为了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