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徽派宗祠ABC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于是俩人往镇北走,远远望去,一幢巨大建筑横卧在太阳底下,一一那便是何家祠堂,典型的徽派祠堂。</P>

  徽派祠堂,在全国祠堂文化上独树一帜。</P>

  宗祠,这是一个很神秘而又很神圣的地方。它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在宗祠中族人们都会以最虔诚的心态,最严肃的情感去缅怀先人,拜祭先人。</P>

  除了宗祠中所显露出的对祖先的崇拜,对神灵的敬畏,他们的建筑风格也展现了古代的建筑特点;规模越宏大的宗祠,越代表了当时的建筑水平。</P>

  而徽派宗祠,更是在全国属领先地位。</P>

  它的建筑风格动静结合,对立统一,错落有致;它高大庄严,不仅成为了族人们的精神后盾,还与村庄融为一体,成了村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徽派祠堂萌芽于宋、元,而具有宗法意义的徽派宗族祠堂大约出现于明中叶。</P>

  明世宗皇帝采纳礼部尚书夏言“臣民冬至日得祭始祖”的建议,使中国古代民间祭祖活动发生重大改革,民间开始大规模修建祠堂。</P>

  “相逢哪里通姓名,但问高居何处村?”这是侨居扬州的徽州岩寺人方士席乡祭祖省亲时所写竹枝词中的两句,真实反映了徽州同族而居的社会现实。</P>

  徽派祠堂的建筑始于宋代,其数量并不很多,而在明朝中期才开始有大规模的修筑祠堂的风气,此时才多了起来。它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其规模才更为宏大。</P>

  早期的徽派祠堂因为建立的时间较早,数量也最少,所以成为了宗祠建筑中的凤毛麟角,这也是后世宗祠在建筑时不可不参考的原因所在。</P>

  徽派祠堂是整个村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与村庄融合为一,更是村庄最核心的部分。</P>

  它通常以祠堂为中心,整个村庄慢慢的向周围扩展开来,有序统一,而又各自独立。</P>

  祠堂建筑中有三种祠堂,第一种为宗祠,它是祠堂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祠堂,它供奉的是同姓氏的第一世祖先。</P>

  除了宗祠以外,还有支祠和房祠,支祠是仅次于宗祠的为下面的祖先所建的祠堂,房祠在支祠之下,供奉的是有贡献或品德高尚的祖先。</P>

  通常,徽派祠堂在选址、空间结构、内部结构上都非常讲究。</P>

  徽派建筑十分重视选址,认为住宅风水的好坏与家庭,子孙后代的兴旺直接关联。</P>

  最理想的宅基地是左有流水,右有长道,前有宅池,后有丘陵,谓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俱全。</P>

  选址选好后再考虑大门的朝向。一般情况下,大门安在整座宅居最前面,并且位于中轴线上,朝向为东、西、北向,不朝南。</P>

  为什么不朝南呢?风水认为南向主火大不吉。</P>

  当然为规避不利因素,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诸如设立偏门、斜门、假门、样门等千姿百态的门。</P>

  在空间角度上,可将祠堂分为廊院式、天井式两大类。廊院式主要是宗祠和少数较大的支祠,多为四合院式,由三进或四进组成。</P>

  廊院式以中轴线对称,正门门楼建在中轴线上,并作为祠堂第一进,过仪门为正方形天井(明堂),明堂正中一般为通向正厅的石板道,两侧为连接门楼与正厅的廊庑。</P>

  正厅为祠堂的主要建筑,地势高,面积约占整座建筑面积的30%。装饰祠堂的平面布局特征是面阔三间,围绕天井形成三合院布局,即明三间结构。</P>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开间面阔与进深尺度基本相等,平面近似正方形,外表高墙封闭,整个结构类似一颗金印,外观造型古朴精致。</P>

  祠堂内部结构一般都采用以天井为中心,中轴对称,楼房与院落相套叠的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