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如果不是因为你跟陆严河关系闹得这么僵,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拒绝你?

  “也许等《星星上的花》上映以后,情况会有转变。”助理也放弃了提建议了,转而说道,“等大家看到你的电影取得的成绩以后,说不定就改变主意了。”

  郁江现在是还没有一部电影上映。

  如果《星星上的花》票房能够过亿的话,圈子里肯定会有男演员对郁江新片的男主角动心的。

  如果不是郁江一定要找一个人气高、粉丝多的当红男演员来演男主角,这部电影的卡司也不会这么难凑。

  因为片酬预算要留给男主角,所以女主角的演员只能找新人或者是刚出道不久的小花。

  郁江担任制片人,在制片成本这一方面卡得很严格。就像《星星上的花》,一部电影拍下来,郎侠片酬两百万,其他人的片酬加起来都没有两百万。整个片子的制片成本不过千万,宣发成本反而达到了将近两千万,加起来总共三千万左右。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星星上的花》在荷西电影节口碑很不错,让儒意影业和郁江的爱如天神公司都追加了宣传预算,它的成本也就在一千万到两千万之间——由此其实也就能算出来,这部电影一开始的预期目标也就是四到六千万左右。

  比起现在网上动辄就是好几亿的票房等于扑街的言论,实际上,在这一行,大部分的电影在虚报的成本之下,都是只要拿到差不多这个数字的目标票房就可以盈利了。

  真正从一开始就往大片去做的片子,没有那么多,一家一线的电影公司,也顶多一年只有一到两部这样的电影。大部分时候,所谓成本达到七八千万的片子,实际制片成本只有两三千万,甚至更低。一方面是行业普遍性的夸大,以塑造出电影是花了大价钱打造的、值得观众花钱走进电影院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电影公司都会把一些非电影拍摄的支出,折算到电影成本中,抬高成本,以此既能覆盖掉很多的开支,又能够通过结算把这些损耗都转嫁到投资人的身上。

  为什么很多电影公司一发财报就是亏损?它们真的是亏损吗?里面的经济学问题,值得很多硕士和博士去好好研究,甚至写一篇论文出来了。

  扯远了,话说回来。

  《星星上的花》这样一部影片,就算你女主角也找一个大流量来演,受制于影片类型,它的基本盘就只有这么大。男女主角都是一线大明星,也无法让这部电影的基本盘变大。所以,郁江对于自己电影的策略其实很简单,有一个当红明星演员担任主咖,让这部电影有星光,不至于在媒体和网络上没有声响,其他的预算,宁愿用在宣发和营销上,怎么去唤起路人对青春爱情电影的兴趣,走进电影院,这才是票房能不能真正有效增长的关键。

  明星只是给院线经理、给投资方、给媒体一个宣传的支点而已。

  新片找不到男主角,郁江也只能暂时作罢了。

  只能先等《星星上的花》上映了。

  -

  一般选择在七夕档上映的电影,都不会是大片,大概率就是冲着七夕这一天的大盘来的。

  陆严河和陈思琦在七夕这一天,没有去电影院,而是一起去了一座山里的旅馆,乘凉度假。

  不过,虽然他们人去了山里面,电影市场的情况却还是有人及时跟他们传递消息。

  这一次七夕档,前期最受关注的就是《星星上的花》,其次则是实力派演员张定和文艺片女神秦桑文主演的《逆流而上的你》,以及一部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故事的动画电影《鹊桥》。

  预售以《星星上的花》三千七百万遥遥领先。

  七夕当天,占据票房榜首的是老片《爆花针》,《星星上的花》排在第二,《逆流而上的你》排在第三,《鹊桥》第四。

  陆严河躺在溪边竹椅上乘凉。

  陈思琦坐在溪边一块石头上,两条腿直接伸进了溪水里,轻轻地晃悠。

  “《星星上的花》票房破五千万了。”

  这会儿正是下午两点,陈思琦拿着手机,跟陆严河说。

  陆严河嗯了一声。

  陈思琦问:“你说《星星上的花》票房能不能过亿?”

  “这么大的宣发阵仗,不过亿说不过去吧。”陆严河说。

  “没想到这部电影还挺挣钱的。”陈思琦说,“据说冰原视频花了一千二百万买下了这部电影的五年网络播放权。”

  陆严河心中简单换算了一下。

  “对一部票房过亿、话题度又很高的电影来说,这个价格不算高。”他说,“看来,《星星上的花》已经开始盈利了。”

  “嗯。”陈思琦说,“这部电影在亚洲地区卖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播放权了,它在荷西电影节的放映这一步棋走得很对。”

  “是啊。”陆严河说,“不过,很可惜,男主角最后还是死了,是个悲剧结尾,不然这样的成绩,也许可以开发续集。”

  陈思琦:“男主角死了为什么不能开发续集?续集就说女主角碰到了一个跟男主角长得一模一样的男生,两个人由此展开了一段新的故事,一样能拍。”

  陆严河:“这么狗血。”

  “本身就是商业电影嘛,儒意影业肯定不会放过这样一个赚钱的机会的。”陈思琦说,“基本上只要票房不错、盈利能力也好的电影,儒意影业都开发了续集,毁誉参半也不影响他们的做派。”

  “受不了,不是每一部电影都适合拍续集。”

  “谁说不是呢。”陈思琦说,“对了,你跟龙岩影业签的《焚火》系列,是三部吧?”

  片成本只有两三千万,甚至更低。一方面是行业普遍性的夸大,以塑造出电影是花了大价钱打造的、值得观众花钱走进电影院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电影公司都会把一些非电影拍摄的支出,折算到电影成本中,抬高成本,以此既能覆盖掉很多的开支,又能够通过结算把这些损耗都转嫁到投资人的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