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宫中密谈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担心朱高煦的意图会被暗中的人察觉上奏,既然如此,倒还不如他自己和皇帝说清楚,免得旁人添油加醋来陷害他和朱高煦。

  “这小子倒是没把我的所有都否定……”

  坐在椅子上,身着圆领袍的朱元璋脸上并没有露出什么不高兴,反而有几分欣慰。

  作为仿唐制府兵设立卫所制度的人,朱元璋当然知道唐朝府兵制的崩溃时间,更是十分清楚唐朝府兵制崩溃的原因。

  正因如此,他才会要求卫所的军户将所有“军屯田”的粮食全部上交,余田则缴纳赋税。

  这样的制度,能够让地方卫所有自己的屯粮,不至于事事依靠朝廷从千里之外调粮。

  卫所制本身就是为了开拓领土、稳定地方而设立的制度。

  懂这个制度的人不多,而能和老朱沾亲带故,并了解这个体系的人就更少了。

  除了他之外,剩下懂得这个制度的大多已经去世,活着的仅有傅友德和冯胜、朱棣三人,便是汤和都不能算彻底了解卫所制度。

  如今这几个人里又多了一个朱高煦,这让朱元璋高兴之余,也不免对朱棣起了一丝防范。

  朱棣本来就是如今除冯胜、傅友德、朱棡三人外的第一人,再加上眼下的朱高煦……

  “允恭,你小子与高煦那小子亲近,你告诉我,高煦现在的本性到底变没变。”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询问徐辉祖,对此徐辉祖似乎早有预料,他抬手作揖:

  “陛下,臣觉得高煦变了,但他变得让臣觉得有些陌生……”

  “陌生是对的,不仅是你,我也是一样。”朱元璋附和了徐辉祖的话,但却又肯定道:

  “只是他这变的很是时候,北边的兀良哈叛变之后,宁王的压力就大了许多。”

  “如今燕王不仅仅要防备北虏从哈剌温山西侧南下,还得帮着照看大宁,压力大了些。”

  “你说……”朱元璋欲言又止,似乎想开口又犹豫,但最后还是选择询问:“将高煦封到开平如何?”

  “开平?”听到这话的徐辉祖心里一紧,开平卫是抵抗鞑靼南下的第一防线,也是朱棣现在需要负责的两道防线之一。

  朱元璋不想把朱高煦封到大宁去干扰宁王朱权,但朱权又没办法独自解决兀良哈三卫的事情。

  兀良哈解决不了,大宁那边就会一直让朱棣分心,所以将开平交给朱高煦,让朱棣专心帮朱权对付兀良哈就成了朱元璋能想到的一个不错安排。

  徐辉祖不想让自家姐姐的孩子去开平那种危险且荒凉的地方,可朱元璋既然开口,那即便他反对也没用。

  想了想,徐辉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开平不错,能为燕王分忧也很好,只是当下高煦这孩子还是太小,性子有些急躁,应当再留在南京学习一段时间。”

  “那是自然。”朱元璋十分认可徐辉祖的话,并且也对他交代:

  “日后他若是去了开平,肯定也要处理一些政事。”

  “你稍许派人去告诉他,叫他每日上午去武英殿协从理政,下午再去国公府学习。”

  批阅奏疏并不是太子和太孙的权力,而是皇帝的权力。

  朱元璋也曾让一些亲王帮忙处理过奏疏,这并不出奇,只不过朱高煦是除朱允炆外,朱氏三代子弟中理政的第一人罢了。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殊荣,等消息传开,诸多藩王、郡王便能知道朱高煦在朱元璋这里受宠的事情了。

  “是……”徐辉祖听到朱元璋的回答,当即也松了一口气。

  他实在是不忍心让十五岁的朱高煦去开平卫,能多留他一段时间也算不错了。

  “退下吧。”朱元璋问完了事情便让徐辉祖离去,徐辉祖见状也作揖退出殿外。

  倒是朱元璋在他走后迟迟没有处理政务,而是看着龙案发呆,脑中不断闪过刚才徐辉祖所交代的那些话。

  良久之后,宫中传出了一声长叹,却让人不知道在叹什么……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