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如何面对大清?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自打大家崛起之后,一直都在忙碌着对付各种不服势力的事情,一年到头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进行打仗的准备,越打越强,越打越富,这有赖于赵学宁的英明领导。

  但是不得不说对于北方清帝国这个事情,大家的态度一直都挺模糊的。

  赵学宁决定叛出尼德兰的那段时间,有些人提议向清帝国称臣纳贡,换取清帝国的保护,以便于在东印度群岛生存下来,让尼德兰人投鼠忌器。

  但是赵学宁以清帝国不会在意他们为理由拒绝,然后坚持战斗,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此威望大涨,部下信心剧增,由此引发了大量部下劝进的事情。

  他们希望赵学宁称王称帝,在南洋地区做一个土皇帝土霸王,他们也好捞个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的贵族爵位做做,过一把瘾。

  但是赵学宁没有答应。

  他拒绝的其中一个理由是他追求共和政体,不追求专制统治,对称王称帝没兴趣。

  但是这个理由显然不足以让部下们满意。

  所以他的第二个理由就是不想引起清帝国的警惕和敌意。

  清帝国不一定理解什么叫大总统什么叫共和,但清帝国一定理解称王称帝是什么意思。

  清帝国对于南洋地区虽然没有领土的兴趣,但是如果这里突然冒出来一个汉人皇帝或者汉人的王……

  他们会怎么想?

  “我们都是汉人,汉人在南洋称王称帝,你们觉得大清朝廷和皇帝会怎么想?”

  用清帝国的淫威,赵学宁压制住了部下们那颗躁动的心,让他们成功接受了自己的想法。

  说到底,大家都是清帝国的“犯民”、“弃民”,从社会等级角度来说,属于贱民那一类,在清帝国都是混不下去的没有身份的那种人。

  从族群属性上来说,大家都是汉人,在清帝国内部也是被忌惮被打压的人。

  所以现在虽然在南洋打出了一点名头,但是对于庞大的清帝国,兰芳高层始终怀有莫名的恐惧和忌惮。

  这一点,欧洲人也是一样的。

  老大帝国真正露出脆弱的马脚,还要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就算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洲也有相当的舆论认为英国人是钻了空子才打赢的清帝国。

  你带英靠海军偷袭打了一场胜仗,有什么了不起的?

  那年头,欧陆各国谁还没打过几场败仗?谁还没割过几块地?

  一场败仗就给老大帝国定了性,难度也实在是有点太大了。

  就算是赵学宁自己,一开始也不是很了解清帝国在乾隆中后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不敢贸然制定策略。

  所以在公司后期,他不断派人去广东、福建等地招揽汉民加入兰芳的时候,也会注意安插眼线观察清帝国的实际状况。

  再加上唐文山等对清帝国官场略有些了解的人的加入,赵学宁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最终判定清帝国现在的状态绝非不可战胜的状态。

  它的鼎盛已经过去了,现在正在快速下坠之中,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就是乾隆皇帝,弘历。

  他和唐玄宗有点类似,一样在统治前期缔造了一个王朝的极盛,又在后期使得王朝走向万劫不覆的深渊。

  唯一的区别就是,弘历没遇到安禄山,本身的续航时间又明显超越了李隆基。

  所以尽管在最开始赵学宁只是想在南洋一地称王称霸另起炉灶,但是对弘历的统治现状略有些了解之后,他发现,蛇吞象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