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通商丝路,折戟林邑 31:庾冰临终荐殷浩,桓豁出山投荆州第3/3段
“国丈三路人马,如何分兵?”
“宁远将军王羲之,率江东兵马走东路;老夫起兵寿春,渡淮而上走中路;桓温率荆州兵马,由汉江走西路,深源先生以为如何?”
殷浩道:“国丈万不可任用桓温。”
“为何?”
殷浩道:“桓温其人,武夫出身,心如豺狼,性似虎豹,怀枭雄之志,存不臣之心。日后必反,不可重用。”
褚裒道:“老夫接任以来,多有耳闻,若不用桓温,或以谢尚、王羲之、荀羡等人,共谋北伐,你意如何?”
“王、谢两家素有威望,辅佐国丈,足以收复中原。”
褚裒、殷浩拟定诸路人马,加紧募兵操练,准备北伐,唯独不点桓温。这才引出:
举兵北伐轻雄才,不点桓温空妄猜。广纳贤良拓疆域,自笼勇将扫尘埃。
天资不为家邦用,玉叶岂容沙土栽?迟到中原非憾事,从征西蜀也壮哉。
一条轻舟,沿江而下,由会稽郡直奔荆州,船上一名儒生,身披斗篷,腰悬佩剑,登临船头,正是桓温三弟桓豁。船只停靠荆州渡口,远远望见,大哥桓温、四弟桓秘、五弟桓冲等众人齐聚岸边,恭迎桓豁。登上堤岸,桓豁近前作揖:“小弟桓豁拜见兄长。”
“三弟免礼,我等期待已久,可算盼来了三弟。”
桓豁问道:“兄长如此急切,召我来荆,有何要事?”
众人边走边说,桓温道:“朝廷降旨,要出兵北伐,重回中原,收复二京,指日可待。”
“哦?”桓豁略带惊喜,说道:“我在东山读书之时,便听说太后听政,力主北伐,不想此日,来的如此之快。”
桓温道:“我邀三弟,正是共谋大业,同筑盖世之功。”
兄弟几人说笑间便乘马回府,都督府上,早已摆好宴席,桓温居中而坐,众人分作两旁,桓温端杯道:“三弟一路风尘仆仆,第一杯酒先敬三弟,为你接风洗尘。请!”
“诸公请。”桓豁一饮而尽,一杯酒下肚,桓豁说道:“若是北伐,兄长所处荆州,地利最佳。”
“何以见得?”
桓豁道:“兄长沿长江,入颖水,直向北行,可抵洛阳,若取东都,必为兄长先得。”
桓温大喜:“三弟东山读书,初出茅庐,便知今后战局,有三弟助我,何愁大业不成?”
众人又一起举盏,频频敬酒,正在此时,只见一人来到堂中,直奔堂前。此人身长不到七尺,粗短眉,金鸡眼,鼻正唇厚,八字须髯,身着一身墨绿便袍,年纪三十岁上下。此人乃是桓温的参军,名叫郝隆,字佐治,河东原平人氏。
一看郝隆迟到,桓温道:“参军去了何处,今日三弟到此,不可缺席。”
郝隆与桓豁作揖行礼,郝隆说道:“都督,朝廷征函,备战北伐。”
“朝廷如何差遣?”
“北伐之事,召谢尚、殷浩、王羲之、荀羡、蔡裔、陈逵、李迈、王翕。八路人马,募兵操练,并非提及都督”
“什么?”桓温顿时愣住,论起北伐地理位置,荆州直捣中原,再好不过。万没想到朝廷命国丈褚裒召集各路精兵,唯独只字不提桓温。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