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完美的闭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间日久,围绕在《今天》旁边作家群和诗人群也逐渐变得松散,伴随着朦胧诗的不断式微,这群人在文学界所能发出的音量也越来越小。

  钟阿诚聊着如今《今天》和朦胧诗的现状,言语间充满了惋惜。

  “朦胧诗的式微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今天》的被取缔。

  从根本上来说,它的兴起是源于对嗡嗡嗡的批判和反思,是反叛强权的结果。

  现在社会的风气已经变了,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没了,朦胧诗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林朝阳十分理性的分析着朦胧诗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的原因。

  八十年代是个很奇妙的年代,人们几年前刚从惨痛的人道洪流中走出来,立刻便投入到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中。

  保守与激进、压抑与解放、禁锢与自由……

  社会在矛盾的激烈斗争中并没有停下脚步,以飞快的速度进化。

  朦胧诗在六七年前还是个新鲜事物,但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它的发展已经开始呈现出疲态。

  尽管现在社会上的朦胧诗诗歌爱好者比前几年还要多,但那都是表面的烈火烹油。

  “我听说现在都有第三代了。”张承治插了句话。

  他口中所谓的“第三代”其实是朦胧诗滋养的出的朦胧诗反叛者,这帮人的爱好很狂热,组织名目繁多的诗歌社团,自编、自印诗报、诗刊、诗集,进行各种先锋性的实验。

  总结而言,就是《今天》那群人的进化版。

  “虽然我也很喜欢朦胧诗,但物极必反,这种狂热的气氛肯定长久不了的。”陈健功说道。

  钟阿诚微微的点了点头,他能感受到,跟林朝阳他们这群人和跟《今天》那群人在一起有很大的不同。

  《今天》的氛围更加热血沸腾、理想主义、更追求西方现代派的表现形式,相较而言,林朝阳他们这群人更冷静,更理智,在文学审美上有着更加清晰和自我的认知。

  尽管接触的时间很短,但钟阿诚能看出来,别看李拓咋咋呼呼话最多,但林朝阳才是他们这个小团体的灵魂人物。

  在众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林朝阳总是坐在那里不争不抢,脸色淡然的作出倾听状。

  如果有人询问他,或者是话题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才会说上那么几句,往往都是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钟阿诚他很清楚,要想做到像林朝阳这种举重若轻的姿态,需要的不仅是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

  毕竟众人的思想天马行空,话题往往也是信马由缰,想到哪聊到哪,偏偏林朝阳都能接的住。

  这样的人,难怪他能成为这个小圈子的核心。

  在钟阿诚胡思乱想的时候,陈健功突然鼓动他,“阿诚,你把上回讲的那个故事再讲一遍。”

  大家不明所以,陈健功便解释了几句。

  原来是上个月,陈健功和郑万龙跟钟阿诚一起吃涮羊肉,听他说了一个故事,两人都觉得很好,很适合写成小说。

  “你讲出来,让大家评论评论。”陈健功继续鼓动道。

  钟阿诚见众人都期待的看着他,便说道:“我这个故事也是受了《棋圣》的启发……”

  嗡嗡嗡期间,王一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人们因为他对下象棋痴迷,称他为棋呆子。他自小家境贫寒,但他的母亲在他幼年时教会了他下象棋,象棋是他们之间的情感跟《今天》那群人在一起有很大的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