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三棵树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铁良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列火车上,陈三爷正坐在他身旁,笑盈盈地看着他。

  铁良一摸脑袋,挣扎起身:“三爷……”

  陈三爷微微一笑,示意他躺下:“放心吧,没事了!”

  “我们这是去哪儿?”

  “东北。”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那个时代中原百姓的求生之路。

  爬火车是陈三爷的强项,七岁他就偷摸爬过一列火车,颠簸几百里,又完好无损地回来。

  那时没有拐卖儿童的事情,自家人都吃不饱饭,没人会弄个孩子来养。

  火车走走停停,历经半个多月,终于在哈尔滨停下,人们纷纷下车,涌向一个叫“三棵树”的地方。

  “三棵树”特别有名,是闯关东之人的聚集地,闯关东的人第一站,往往都是“三棵树”。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一定能帮你多大忙,至少可以让你喝口热汤。

  这叫相互照应、抱团取暖,早年闯关东的人,有的混得不错,见老乡来了,都会施衣赠饭,有时还会给新来的人安排一些差事,让其谋生发展。

  一个叫“七奶奶”的妇人收留了陈三和铁良。

  收留,就是直接给饭吃,留在自己府上做事,这种事,一般人不敢干。

  虽说都是老乡,但人心隔肚皮,做事最难测,不怕穷,就怕坏。

  有些人被人家收留了,非但不感恩,还祸害人家,偷人家的马匹钱财,勾搭主家的小媳妇,有的还恩将仇报,联合东北的胡子夜里抢劫人家,人心黑了,钱遮了眼,什么事都敢干。

  所以就有了另外一句俗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是坑你骗你,就是背后打黑枪。

  大户人家如果收留新来的老乡,都是仔细观察,反复试探,确定人品无误,才肯出手。

  七奶奶年过六旬,气质极好,一看年轻时就是个大美人。

  气质这种东西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历练出来的,那是骨子里的东西。

  七奶奶家大业大,祖上同治年间来到东北创业,历经三世,枝繁叶茂,有八个染坊,两个被服厂,最近还参与了当地的洋火生意,有名的大财主。

  七奶奶慧眼识英才,她眼睛特“毒”,一个人从她面前走过去,她稍微搭一眼,就知道此人几斤几两。

  茫茫人海之中,她一眼就相中了陈三,当所有逃难的人像叫花子一样从火车上跑下来,抢馒头和米饭吃时,唯有陈三,扶着铁良,慢丝慢理地走过来。

  七奶奶远远地打量着陈三,吩咐下人,为他舀了一碗棒子面粥,拿了两个馒头。

  陈三没像其他逃难的人那样狼吞虎咽、饥不择食,而是彬彬有理地说了两个字:“谢谢。”

  七奶奶大感意外,“谢谢”这两个字很普通,但乡下人很难说出口,他们宁可给你作揖、鞠躬、磕头,也不好意思说。

  七奶奶再次抬眼看时,陈三已扶着铁良坐到一棵大树下,正襟危坐,以食就嘴,不慌不忙吃起来。

  吃饭有讲究,属于面相,老一辈的人重视这玩意,没福气的人吃饭时,“以嘴就食”,探着脖子、伸着嘴,像刺猬一样去吃,还“吧唧嘴”,腮帮子敲得啪啪响。

  有福之人正好相反,吃饭时,无论多么饿,也不慌,身体笔直,将食物拿到嘴边,慢慢咀嚼,食不言、寝不语,绝对不“吧唧嘴”。

  七奶奶远远望着棱角分明、一脸英气的陈三,微微一笑,心里有底了。

  给老乡们施舍了干粮和米粥后,传下话去,留下了陈三和铁良,让彬彬有理地说了两个字:“谢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