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辛酉政变,慈禧登上政治舞台第1/4段
大清王朝接连两次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让各朝古人唏嘘不已。
大家了解到雍正的事迹后,才明白大清帝国有多么的强大,也难怪主播会说大清帝国是历朝历代中皇权达到顶峰的朝代。
可就是如此强大的大清帝国,却被外国侵略者按在地上摩擦,想想也是悲哀。
各朝的统治者倒不是同情清朝的遭遇,而是难免有一种类似兔死狗烹的感觉。
大清朝尚且如此,要是他们朝代也遭遇到洋人的枪林弹雨,恐怕也会有此下场。
各朝的统治者从清朝的遭遇中有所感悟,那就是不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
如果不和外界接触,迟早有一天也会面临清朝的悲剧。
但令各朝的统治者好奇的一点,就是清朝廷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第二年进行了洋务运动。
按照主播所说的,洋务运动既有清政府大力推动,也有国外列强大力支持,理应会让大清帝国慢慢强大起来。
可从主播那里了解到的情况,大清帝国最后还是灭亡了。
因此他们很好奇,这个洋务运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运动,获得清政府和外国列强大力支持居然也失败了。
很多人对洋务运动大感兴趣,纷纷在弹幕上询问主播。
“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第二年,是清政府主动发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
“不过在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之前,大清还发生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辛酉政变。”
苏晨思索再三,还是决定给各朝古人重点提一下辛酉政变。
原因很简单,慈禧正是通过辛酉政变登上了政治舞台,为日后统治大清帝国奠定了基础。
要说大清晚期时代哪个人名气最大,就不得不提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公元1861年8月20日,偏安承德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病危。”
“估计是自觉时日无多,咸丰令人传旨,连夜召见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商讨继承人和未来大政安排的问题。”
“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咸丰不用考虑太多。”
“因为他当时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懿贵妃慈禧生下的载淳,真正困扰咸丰的是未来的大政安排。”
“载淳只有6岁,按照清朝皇帝12岁亲政的最低标准,载淳即位后起码也有6年的实习期。”
“在这6年时间里,咸丰要考虑如何才能保证大清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儿子的手里,而不是旁落他人。”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咸丰思考再三,最终做出几个安排。”
“一是册立载淳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二是任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政务大臣,辅佐载淳,这八人即顾命八大臣。”
“三是授予皇后慈安御赏印章,授予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
“因载淳年幼,故而同道堂印章由其生母慈禧太后掌管。”
“这两枚印章作为颁布诏书的符信,御赏为印起,同道堂为印祈。”
“另外咸丰还偷偷给慈安留了一道密旨,在密旨中咸丰明确说道,如果将来慈禧不老实,慈安有权将其诛之。”
“用一句话来概括咸丰的安排,就是授予顾命八大臣票拟权,授予两宫太后批红权和掌印权。”
“顾命八大臣和两宫太后形成三角制衡关系,谁也别想一家独大,确保载淳顺利接班。”
“安排完后事,咸丰陷入昏厥,2天后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
刘彻:朕要是没有记错,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签订《北京条约》的日子是1860年10月,咸丰皇帝在1861年8月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也就是说战争结束快一年时间了,咸丰皇帝还没敢回到北京,如此胆小窝囊的皇帝也是少见。
他清楚的记得在英法联军将要攻打北京时,咸丰就带着老婆孩子逃去了承德避暑山庄。
结果战争都快结束一年时间了,咸丰还一直留在承德,直到最后病逝。
咸丰的窝囊,他之前就已经见识了。
可如今看来,他还是小瞧了咸丰的胆小如鼠,连皇宫都不敢回去。
愚蠢的咸丰皇帝最后临死前还出了一个昏招,把皇位交给年仅六岁的唯一儿子。
他就不相信咸丰没有其他的宗亲,同年龄的兄弟肯定是有的。
要是大清朝稳如泰山,把皇位交给六岁的小儿子也可以。
可那时的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面临着危机。
在大清江山即将倒下的那一刻,还选择把皇位交给六岁小儿,这不是让大清朝灭亡得更快吗?
他要是在咸丰的位置,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把皇位交给有能力的亲兄弟。
唯有如此,大清江山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从国内外的危局中挺过来。
可把皇位交给六岁小儿,并让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形成三角制衡关系,共同辅佐小皇帝,这么做只能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他身为大汉的皇帝,最是清楚权力的诱惑力有多大。
他不用猜也知道,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肯定会为了权力斗得你死我活的。
原本大清江山就已经岌岌可危,现在朝堂陷入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大清王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咸丰死后,肃顺深知,拟旨要想通过,必须先批红,再盖上御赏和同道堂两方大印才能生效。”
“两宫太后只要有一人不同意盖章,自己的决议就没办法生效。”
“而如果两宫太后有旨意,只要自己盖上印章就可以下发执行了,不需要经过顾命八大臣的同意。”
“也就是说,论实权,两宫太后比顾命八大臣要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肃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在给两宫太后拟定封号时,故意贬低慈禧,没有将慈禧与慈安一道尊奉为皇太后。”
“这还不算,他还剥夺了慈禧去咸丰灵前祭酒的资格。”
“肃顺此举意在挑起两宫太后的矛盾,只要她们有了矛盾,自己就有机会趁机扩张权利。”
“修理完慈禧后,肃顺随即又联合其他七个大臣,向慈安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
“这个要求的意思就是说,我们顾命八大臣拟好的谕旨,您只管盖章就行,不需要改也不能改。”
“另外,朝臣和地方上的奏章您也不用看,全部交给我们八个人处理就行了。”
“在肃顺看来,慈安是个没什么主见的女人,吓唬吓唬她肯定能有收获。”
“不过,肃顺明显低估了慈禧和慈安的智商。”
“被修理一通后,慈禧的头脑相当冷静,她并没有把封号被贬低归咎于慈安,相反她很清楚自己当下必须要与慈安结盟。”
“而一向好脾气的慈安此时也明显感受到了顾命八大臣的意图,这是赤裸裸的在挑衅自己。”
“如果她同意了,失去了对决策过程的话语权,就算日后回到京城,自己也只能听命于人,一切都玩完了。”
“慈禧被八大臣排挤了,慈安也被八大臣威胁了,两个人对肃顺等人产生了怨念。”
“由此,原本被咸丰安排用来牵制慈禧的慈安,就这样与慈禧站在了一条战线上,决定共同对付顾命八大臣。”
李世民:两宫皇太后大战顾命八大臣,这场戏精彩。
慈禧和慈安结盟对抗顾命大臣,咸丰临终前的安排最后还是失策了,他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
之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的表现就很愚蠢,一点也没有明君的样子。
现在咸丰看不清形势,临终前的安排全部作废了,他反而觉得这就是咸丰正常的水准。
要怪就只能怪咸丰识人不明吧,没有看清肃顺的野心勃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