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第2/4段
黑船事件发生后,日本专门挑了一帮子身形很魁梧的相扑大力士。
给美国船送大米、送补给,不用一般的民妇,全用相扑人员去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日本想让美国人觉得,日本这个国家是个大力士之国,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想着把美国人吓跑。
他当初从日本的资料中得知这一点的时候,觉得这一招非常可笑。
不过另外一件事让他笑不出来了,隐隐明白了日本迅速崛起超越大清国的原因。
美国的铁甲船抵达日本后,日本当地有一人突破禁令,冒着下监狱的危险,上了美国船。
到了美国船上以后,日本人看见那种高鼻梁、深眼窝的美国人以后,直接跪倒在地,趴在地上磕头,请美国人收留他,他要学习美国人的东西。
虽然日本人的这一做法令他不耻,丢了国家的尊严。
可他也不得不承认,或许就是这种不要脸面的不耻下问,才让日本迅速赶超大清国。
“明治天皇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开拓万里波涛,布皇威于四方,并为此着力发展海军。”
“一海相隔的中国,并非没有发展自己的海军。”
“早在1866年左宗棠任浙江总督时,就在马尾创建了福建船政局,也就是如今的马尾造船厂。”
“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这里率先引进西方的军事教育体制和内容,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的船政人才和高级将领,其中很多人都在残酷的甲午海战中英勇牺牲。”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
“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立即作出反应,率兵一万一千名赴台迎敌。”
“在那场战争中,由于日本军队中疫病流行和战斗不利,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谈判。”
“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调停下,中日于1874年十月签订条约。”
“清朝的软弱非但没让日本为其入侵行为受到谴责,并付出相应的代价。”
“反倒让清政府为日本的侵略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以换取双方的平安无事。”
“对于同样属于藩属国的琉球,清朝并未进行保护。”
“尽管从1872年起,日本一步一步地实行侵占琉球的计划。”
“琉球国王仍然坚持向清朝派出朝贡使团,以示对清朝宗主国地位的承认。”
“但在1879年四月,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成为日本的冲绳县。”
“从而吞并了琉球国,琉球最后一个国王尚泰被送往日本软禁。”
“对此,清朝应对无力,只能听任日本吞并琉球国的野心得逞。”
“1875年,日本派出舰队侵略朝鲜,同时派遣使者森有礼前往中国试探总理衙门的反应。”
“时任直隶总督大臣的李鸿章代表中方声称,朝鲜虽为中国藩属,但内政外交悉听自为,中国概不干预。”
“清政府这一软弱无知的态度,无异于同意日本的侵略。”
“1884年,朝鲜发生亲日派策划的甲申政变。”
“朝鲜国王在清军帮助下平定了政变,日本政府为此派出伊藤文前往中国,要求赔偿日方损失。”
“正忙于中法战争的李鸿章迅速妥协,于1885年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规定朝鲜日后如果发生重大事变,中日两国如需出兵,必须通知对方。”
“这个协议,实际上为日本在1894年出兵朝鲜提供了依据。”
朱棣:清政府如此软弱无能,在与小日本的交锋中一再退让,真是窝囊,气死朕了。
虽然这些窝囊的行为都是清朝干的,和大明朝没有一点关系。
但不管他承不承认,清朝继承的是大明朝的江山。
既然清朝已经入主中原,坐拥天下,就有责任守护好中华儿女,有义务保护好藩属国。
可现在看看清朝是怎么做的,一系列的妥协行为及其憋屈,他想不生气都难。
要知道,清朝的老百姓和藩属国都是继承大明的。
现在藩属国被清朝一个个丢弃,他身为大明的皇帝,怎么能不心疼呢,那些可同样都是他大明朝的藩属国。
他早已经知道清朝晚期懦弱不堪,可也没想到软弱到了如此地步。
日本入侵台湾,最后在和清军的战斗中处于不利不得不接受谈判。
对于清朝来说,如此好的形势,完全可以在和日本的谈判中占据上风。
可结果呢,反倒是清朝为日本的侵略赔偿了五十万两白银,就为了换取双方的和平。
如此软弱的清政府,他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怒骂了。
对于清政府一系列的不作为,任由日本侵占藩属国。
他细想了一会儿,大致也能猜到其中的原因。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就开展了洋务运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清政府就对外部事物不愿意管了,因为清政府面临着非常迫切的自我发展任务。
也正因如此,清政府慢慢采取了孤立主义的政策,不再愿意维护庞大的藩属国制度。
“在各海洋列强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俄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亦不甘落后,虎视眈眈地从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无时不刻地觊觎着中国的领土。”
“恭亲王奕曾在1860年《统筹夷务全局折》中,将俄国列为外部侵略的第一大威胁。”
“恭亲王称俄国为肘腋之患,而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
“通过彼得大帝时代的征战,俄罗斯获得了波罗的海的一个出海口,也取得了一个了解欧洲的窗口。”
“在东方,俄罗斯则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夺取更多的土地,并在远东地区获取一个不冻港。”
“1871年,新疆伊犁被俄国总督考夫曼占领,清政府不得不急调正在福州忙于筹建海防事务和福建船政事务的左宗棠赴西北征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朝的心腹之患暂时消失,来自俄国的危险上升到首要的地位。”
“然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近邻中,东亚第一个开始近代化的日本,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心腹之患。”
“但是,在财政上,清朝无法支持既在西北展开一场收复疆土的战争,又在东南沿海发展海军的计划,这形成了朝廷中央关于海防与塞防的争议。”
“就在清政府还在内耗之时,一条由日本谍报系统组成的暗流也开始蔓延到大清帝国的各个角落。”
“宗方小太郎,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日本间谍。”
“因其在甲午战争中潜入威海卫军港侦查,立下功劳,甚至获得天皇破格接见。”
“由此可见,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人已经有意识地在情报上做着充分的开战准备。”
“而此时的大清朝,却对日本政府的步步为营一无所知,更不关心日本人如何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
“日本政府不仅发行了用于海军建设的专门国债,烟草税、药物税也都投到了海军这个无底洞之中,最高时,甚至达到税收的八分之一。”
此刻清末一些致力于革新的有识之士无比羡慕日本的崛起,再回看大清国洋务运动的失败深深的叹了口气。
中日两国都是在1860年之后转身向西方学习的,可最后呈现的结果却是南辕北辙。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他们这些有识之士也分析过其中的根本原因。
日本是全心全意地学西方,脱亚入欧转型向西,彻底地学。
而大清国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击之后,开放一点国门,象征性地学。
之所以大清国会这样,是因为大清朝被打败之后学,就带有一种我学是要复仇的,我师夷之长技是要制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