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中日对赌国运之战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比如高升号事件,他清楚的明白这是李鸿章故意为之的。

  他清楚李鸿章是不想和日本打仗的,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计谋。

  租用英国的舰船运送兵力,就是为了趁机吸引日本来偷袭。

  而李鸿章这么做的理由也很简单,高升号一旦被日本击沉,那英国就会出面对付日本。

  如此一来,大清国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不用再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李鸿章所看到的那样,租用英国的高升号运兵船被日本击沉了。

  他甚至都能猜到李鸿章得知计谋成功的那一刻有多么开心,日本终于被英国运兵船击沉了,期待着英国赶紧出手揍日本一下。

  可最后的结果,出乎大家的预料,整个事情突然翻盘了。

  他之所以说日本玩弄国际法,是因为他后来了解到日本为什么翻盘了。

  原来是日本人跑到英国,找了牛津和剑桥的几个著名的国际法专家写了一篇文章,一下子把这个事情的性质给颠覆过来了。

  文章说这不是打沉了一条英国的商船,这条英国商船之前被大清国士兵给绑架,说是中国士兵拿着刀架在船长脖子上,然后英国船长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些配合这个的证词。

  这下好了,如此一来整件事情就被颠倒黑白了。

  他深深的明白,之所以会翻盘,只是因为大清国实力弱小,被当成软柿子拿捏了。

  高升号的事件,所有的列强都知道真相,英国同样也知道。

  最后英国之所以怪罪大清国,不愿意得罪日本,只是因为大清国实力弱小,仅此而已。

  “1894年九月十七日中午十二时,北洋海军主力在为清朝登陆陆军护航过程中,在黄海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

  “北洋海军深黑色的煤烟,导致行踪被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发现。”

  “这支由劣质渣煤驱动、舰型老旧、航速不高、炮弹不足的军舰,和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几无胜算但令人肃然起敬的战斗。”

  “由于航速不及对手,北洋海军遭日舰合围,渐处劣势。”

  “靖远、来远因伤重离开战场,致远、经远重伤沉没,铁甲舰定远、镇远孤独地漂浮于黄海海面。”

  “黄海一战,日军成功夺得制海权。”

  “此时,陆上战局也开始按照日本人的谋划展开。”

  “北洋舰队拼死保护的陆军本应驰援平壤,而平壤早在一天前就已陷落。”

  “朝鲜全境被占领,中国本土也很快被日军突破。”

  “在日舰掩护下,日本第二军开始在中国海军重镇旅顺后路花园口登陆。”

  “意在占领旅顺半岛,建立直隶决战的根据地。”

  “日军三十六艘运兵船,两万四千人,加上大量辎重。”

  “十几天便成功登陆,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就在日军接近大连港的时刻,慈禧的六十寿庆正在举行,文武百官山呼万岁。”

  “慈禧宣布,赏赐皇帝和王公大臣听戏三日,一切军国大事一概放下停办。”

  “当日,大连陷落。”

  “两周后,日军由大连向旅顺进攻。”

  晚晴时期的老百姓对小日本痛恨不已,因为他们得知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日军攻占了旅顺,接着是在旅顺兽性大发,连续大屠杀四天,被杀的民众达到两万左右。

  在旅顺的街道上,被杀的百姓就有两千六七百人,被埋在一个大坑之内。

  而在旅顺周边的山上,被杀的兵民就更多,而且都没有收埋。

  “屠杀持续到二十六日,此时旅顺已经无人可杀。”

  “宫中的歌舞升平与敌军残忍的暴行,在这个国度同时上演,帝国的末世哀歌依然奏响。”

  “1895年二月二日,日军进占威海城。”

  “利用先后攻占的南北海岸炮台,与联合舰队相互配合。”

  “对困守在港内的北洋海军进行攻击,北洋海军则以刘公岛炮台及舰上的火炮还击。”

  “炮战进行了将近十天,日本舰队仍未能突入刘公岛防线。”

  “然而,因为腹背受到炮击和鱼雷偷袭,包括定远在内的主力舰均有损伤,甚至搁浅、沉没。”

  “威海卫之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结局落幕。”

  “二月十一日当晚,北洋舰队副将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水师官兵为免资敌,亲手引燃了旗舰上的炸药。”

  “轰然巨响中,定远巨舰终于沉没,中国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舰队就此覆灭。”

  “陆地方面,日军将李鸿章的淮军赶出朝鲜后,成立了以朝鲜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宣布朝鲜独立,进而全面占领中国辽东地区。”

  “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曾国藩:甲午战争的战败,李鸿章要背一半的锅。

  在打攻防战的过程当中,李鸿章不主动去打,一直保存实力,想要找准机会和日本达成妥协谈判。

  甚至于北洋舰队被李鸿章下令退到港湾里去了,导致最后被不依不饶的日本堵在里面出不来。

  要是李鸿章没有那些小动作,甲午海战也不会输得这么惨。

  “1895年三月十四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四月十七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不再向中国朝贡。”

  “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三国向日本发出联合照会。”

  “声称日本占据辽东半岛将威胁北京的安全,并且使朝鲜独立成为空谈,进而威胁整个远东的和平。”

  “日本迫于国际形势的不利,不得不交还辽东。”

  “但条件是另赠五千万两白银的赎回费用,最后在三国协议下减为三千万两。”

  “清政府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用,开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国银行借款。”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并取得山东境内建筑两条铁路的特权。”

  “英国则租借了威海卫,并拓展了九龙新界,同时要求清朝的长江流域不得出让他国。”

  “法国租借广州湾,并将云南、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甲午战败两年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中国人通过战败的屈辱,终于明白优胜劣汰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

  “自那以后,通过努力革新,改变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就成为中国人奋斗的目标,一个变革的时代到来了。”

  梁启超:虽说甲午战争惨败,但中国人醒了。

  他深深的明白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前浑浑噩噩的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海权,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战略。

  甲午战争当然给中国造成惨重的灾难,但也恰恰通过这场战争,中华民族真正达到了三千年来的真正觉醒。

  不管大清朝有没有醒,至少中国人醒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面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到西方列强去求学。

  他们都是在想一个目的,就是怎么才能救中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