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北洋时代之直皖大战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但宣战这种大事需要盖总统大印,黎元洪不盖印,段祺瑞就没法达成目的。”

  “见黎元洪诚心跟自己对着干,段祺瑞宣布辞职,跑去了天津。”

  “当然,段祺瑞并非缺心眼,他辞职只是以退为进罢了。”

  “不久后,段祺瑞鼓动十几个督军组成督军团到北京对黎元洪施压。”

  “黎元洪顶不住地方大佬的威逼,只好捏着鼻子表示今后内阁拟定的决议,自己不反对、不拒绝盖印,把段祺瑞给请了回来。”

  “这一回合较量,黎元洪完败。”

  黎元洪:要不是段祺瑞欺人太甚,我也不会和他对着干。

  他之前虽然是中华民国的副总统,手上无兵无权,但至少袁世凯也没有折辱他。

  况且袁世凯实力强大,根基深厚,他即便是做傀儡副总统也没什么意见。

  段祺瑞让他做总统,他自然清楚是怎么回事,不过是想架空他罢了。

  对此他到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也没有和段祺瑞争权夺利的想法。

  所以在和段祺瑞共事时,他从来不与段祺瑞起争执,总是选择忍让。

  但他的妥协没有换来段祺瑞的尊重,反而对他吆五喝六的。

  他再怎么说也是总统,面子还是要的。

  可偏偏段祺瑞不给他面子,当着众人的面对他呼来唤去的,这让他面子往哪里放。

  既然段祺瑞对他不尊重,那他也就没必要继续妥协了。

  只是最终有些可惜,手中没有兵力,不得不选择对段祺瑞妥协。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会善罢甘休的。

  “但没过多久,段祺瑞偷偷向日本借款一事被揭露。”

  “黎元洪出于报复,瞅准时机合理合法的将段祺瑞免职。”

  “被黎元洪摆了一道,段祺瑞再次以退为进,跑去天津召集心腹开会。”

  “然后宣称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不承认黎元洪的免职令。”

  “如此一来,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和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便正式开战,这一事件史称府院之争。”

  “1917年6月,段祺瑞再次通知督军团开整。”

  “顿时,督军们纷纷宣布独立。”

  “黎元洪一看地方全独立了,只好把名义上的督军团团长张勋当救命稻草,请他进京调停。”

  “但不料张勋这家伙另有打算,进京之后强迫解散国会,拥护溥仪复辟,赶跑了黎元洪。”

  “黎元洪开溜之前下了两道命令,一是任命在南京的冯国章以副总统名义代理总统职务,二是再次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段祺瑞见自己官复原职,随即高举护国大旗出兵赶走了张勋。”

  “待事变平息后,黎元洪宣布辞职。”

  “这一来一回,黎元洪和张勋这两个工具人出局,段祺瑞取得府院之争的完胜。”

  “冯国章跟着沾光,从南京跑到北京做了代总统。”

  刘彻:手上没有兵权,再怎么整也是徒劳的。

  权力斗争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兵权,要不然很容易就被人推翻出局。

  就好比段祺瑞和黎元洪两人之间的斗争,黎元洪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兵权,这才轻而易举的被人赶下了台。

  或许黎元洪一开始就不应该和段祺瑞争权夺利,毕竟没有兵权在手,结局早已经注定。

  黎元洪临走之前把总统的位置给了冯国章,他猜测可能是想让冯国章替他对付段祺瑞。

  毕竟黎元洪被段祺瑞整下去了,肯定不想让段祺瑞好过。

  现在既然黎元洪指名道姓让冯国章接任总统职务,那就已经说明了冯国章是有筹码替黎元洪出一口恶气的。

  “张勋复辟前后,已经是半隐退状态的孙中山,对北洋系彻底失望。”

  “决定出山,在南方重新开展革命斗争,保护《临时约法》的神圣性。”

  “斗争的第一步当然是挑选根据地,孙中山选定了广东,第二步是成立新政府。”

  “但成立政府需要合法性,于是孙中山就动员150余名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召开国民非常会议。”

  “宣布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广西督军陆荣廷和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元帅。”

  “成立了政府,接下来就是斗争了。”

  “1917年10月3日,孙中山下令讨伐段祺瑞。”

  “随后,护法军和北洋军在湖南大战,结果北洋军败退,丢掉了湖南。”

  “以北洋军的实力打护法军本来不成问题,但由于段祺瑞派去的王汝贤是冯国璋的手下。”

  “而冯国璋与南方军阀的关系一向又还不错,加之冯国璋做了代总统后,北洋政府内部关于总统和总理的权力分割问题始终理不清。”

  “冯国璋和段祺瑞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统,一个主张大权在总理。”

  “所以这场败局实际是冯国璋有意为之,意在南北停战,拆段祺瑞的台。”

  “见冯国璋故意使坏,又要搞府院之争。”

  “段祺瑞第三次以退为进,主动辞职。”

  “听说段祺瑞又辞职了,冯国璋当即批准。”

  “因为这事,以冯国璋为代表的直系和段祺瑞为代表的皖系渐渐产生了嫌隙。”

  段祺瑞:冯国璋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