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直奉大战,奉系走向巅峰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过,美国人对中国的国情显然只是一知半解的水平,直系当时的情况并没有美国人认为的那么强大。”

  “因为就在吴佩孚崛起的同时,另一个人也悄然崛起了,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曹锟:难道是因为我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这才导致我直系败于张作霖之手的吗?

  原本他还思考直系的优势明明如此之大,最后怎么还会在直奉大战中失败呢!

  现在从主播口中得知自己后来把兵权交给了吴佩孚,他好像有些明白直奉大战为什么会输了。

  至于为什么会把兵权交给吴佩孚,他此刻心中大致猜得到什么原因。

  虽说外界传言吴佩孚功高震主,但他根本就不会相信吴佩孚兵变夺权,肯定是他自己自愿交权的。

  在皖直大战中,仗是吴佩孚打赢的,因此他对吴佩孚非常信任。

  他虽然和吴佩孚时常不和,但是每逢紧要关头,他们两人都能同心协力,共渡难关。

  其实他和吴佩孚之间,就是一出将相和。

  虽然彼此间矛盾不断,当时他们两人的利益早已经完全捆绑在了一起。

  所以无论两人出现任何情况,但是当威胁真正到来的时候,枪口都是一致对外的。

  这一点,不仅是他,就连吴佩孚也深知这一点。

  正因为他对自己和吴佩孚都很自信,才非常确信吴佩孚不存在兵变夺权的情况,肯定是他后来自己选择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交权,他此刻大致也能猜得到原因。

  自己的才能有限,这一点他非常清楚。

  而吴佩孚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从皖直大战中轻松打败段祺瑞就可以看得出来。

  再加上主播提到的直奉大战中,吴佩孚只用了六天时间就横扫了张作霖的数万大军。

  也正是因为对吴佩孚的能力的认可,他自知平庸,才会选择把兵权交给吴佩孚,而自己全力以赴的竞选大总统。

  “1902年,冯玉祥离开暮气沉沉的淮军,改投袁世凯的新建陆军。”

  “之后10多年,冯玉祥由班长升任旅长。”

  “1920年,陕西督军陈树藩与当地士绅矛盾激化。”

  “在陕西士绅的要求下,曹锟派冯玉祥赶跑了陈树藩。”

  “之后,冯玉祥占据陕西,有了根据地,势力得到发展。”

  “1923年,曹锟竞选大总统,冯玉祥为其鞍前马后,帮助曹锟会选成功。”

  “由此,冯玉祥成为曹锟眼中的红人。”

  “面对冯玉祥的异军突起,吴佩孚隐隐感觉这个人不可靠,曾力劝曹锟疏远冯玉祥,但曹锟不听。”

  “另一头,张作霖上次被吴佩孚收拾后退回关外,厉兵秣马。”

  “经过两年休整,奉军恢复元气。”

  “为了一举击倒直系,张作霖还与孙中山、段祺瑞组成三角反直同盟。”

  “万事俱备,可以报仇了。”

  “1924年9月,奉系六个军17万人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面对奉军大兵压境,曹锟令吴佩孚率20万直军迎战。”

  “按照吴佩孚的设想,奉军不堪一击,这次大战一定要趁势灭了张作霖。”

  “但让吴佩孚没想到的是,正当直奉两军沿长城激战时,后院起火了。”

  吴佩孚:要不是冯玉祥卖主求荣,第二次直奉大战怎么可能输给张作霖。

  回想起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临阵倒戈,使他功亏一篑,他就对冯玉祥背叛的行径咬牙切齿。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他轻而易举的打败了张作霖。

  要说谁最有希望统一中国,全中国人都会认为是他吴佩孚。

  可就是因为冯玉祥的倒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参战的直系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自此之后,他虽然在两湖地区能够奇迹般东山再起。

  但是,失去了麾下那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大的精锐部队。

  他吴佩孚再也不复巅峰之时,更没有了统一全国的可能。

  每当回想起冯玉祥的临阵倒戈,害得他所有的心血付之一炬,他就恨不得将冯玉祥这个无耻小人五马分尸。

  哪怕此事已经过去多时,他还是无时无刻不想起这一阴影。

  “10月22日,时任直军第三路军司令冯玉祥在古北口与奉系达成停战协议。”

  “冯军协助奉军雪耻,事成之后,奉军不得入关。”

  “签署协议后,冯玉祥联合陕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北京卫署副总司令孙岳发动北京政变,将总统曹锟软禁。”

  “随后,为了体现政变的正义性,冯、胡、孙三部改称国民军。”

  “冯玉祥任总司今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孙岳为副总司令兼第二、第三军军长。”

  “北京政变时,吴佩孚身处山海关,等他得知老巢被抄后,为时晚矣。”

  “只能草草部署,留下10万大军继续坚守防线,自己则率余众星夜驰返。”

  “吴佩孚离开山海关的当天,奉军飞机便向直军战壕中撒下传单,说什么大局已定,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受此影响,直军军心动摇。”

  “10月30日,奉军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率三个旅猛攻直军防线。”

  “直军不敌,各部纷纷撤退,直奉战争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