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明初四大案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胡惟庸案后,他对中央朝廷统治机构进行了改革。

  废除了中书省及丞相制,分中书省及丞相权力归属六部。

  而六部尚书直接对他负责,加强中央的集权。

  看完胡惟庸案的详细介绍后,他继续翻看还没有发生的三大案,这才是他需要重点关注的。

  胡惟庸案过后就是空印案,所谓空印,指的是在空白文书簿册上加盖官印,也就是一张盖有印章的空白文件。

  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只为盖个官印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来回跑,显然极不现实。

  浙江、江苏等靠近南京的省份还好,云南、四川等省份,派人跑一趟南京动辄需要数月,重填一次数据便回本省重盖一次官印,往往小半年就过去了。

  所以,随身携带多份已经盖好官印的空白文书,就成了一种全国通行的普遍做法。

  书中记载,洪武十五年,户部考校钱粮册书时。

  他发现空印文册这种做法,怀疑这背后存在着普遍的贪污腐败与作奸犯科。

  于是震怒之下,将所有涉事官员抓捕。

  空印案共计约有数百人,冤死在了他的屠刀之下,而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空印案后,他为了避免再出现盖空白文书的情况,实行了半印勘合制度。

  规定凡文书纸上均须加盖半印,以便核对。

  此举加强了朝廷对地方行文的控制,有效补充了明代的文书用印制度。

  看到这里,他不由得皱紧眉头,到现在他倒是从未发现下面官员有空印的做法。

  可按照书中的介绍,空印是普遍存在的,而且还是下面官员心照不宣的做法。

  要是地方官员如此欺上瞒下的话,他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才好。

  就在他想要按照书籍中记载的名单下令拿人时,身后一直关注动静的朱标开口求情。

  朱标:父皇,空白报表盖的是骑缝印,不会流散出去,也不会作其他用途,从政务运作上看官员也不可能利用空白文书作弊谋利、压榨百姓。

  朱标:其次,朝廷要求府、省与户部的数据必须吻合,盖空白文书能提高办事效率。

  朱标:再者,国家法令中没有律令说空印有罪,如若空印杀人,难以服众,还请父皇看在贤才难求的份上,能够留下有用之才网开一面。

  就在朱元璋犹豫之际,一旁的马皇后也开口劝说,为了空印案一事牵连上万人并不妥当。

  见标儿和妹子都开口劝说,朱元璋也不好再说什么。

  朱元璋:空印一事,咱就不追究了,不过咱不希望再发生此事。

  在场很多大臣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逃过一劫,当即纷纷表示以后绝不会再犯。

  朱元璋冷哼一声,也不再追究,当即翻看下一个大案。

  空印案过后就是洪武十八年发生的郭桓案,指户部侍郎郭桓等人盗卖官粮的案件。

  郭桓等人被揭发后,他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相关人员全部处死,人数有数万人之多。

  根据书中记载,洪武十八年,他怀疑担任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与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伙同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同舞弊,并下令调查。

  紧接着,御史告发户部侍郎郭桓利用职权,勾结其他官员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

  使得本应上缴的四百五十万石粮食,郭桓只缴两百多万石。

  与此同时,郭桓在征收赋税时候,巧立名目,征收多种口食钱、神佛钱等赋税,中饱私囊,降低朝廷所得税收。

  他下令审问后,累计涉案的官员士绅有上万人,总计贪污精粮两千四百万石。

  郭桓案后,他开始对税收积弊的整饬,对民间存在的虚报自然灾害、虚出实收、放卖仓粮、巧立名色、诡寄田粮现象予以整顿。

  建立以赋役黄册、鱼鳞图册为纲的税收体制,以粮长催督赋税,建立了稳健税收体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