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首席谋臣荀彧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后汉三国时期的士大夫中,有一位格外耀眼的谋士荀彧(xunyu)。

  荀彧富有韬略,深谋远虑,曾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不朽贡献,被曹操比作子房。

  但最后却引火烧身,忧愤而死,上演了一桩历史悲剧。

  荀彧之死,从根本上来讲,是其内心的矛盾所致。

  荀彧既希望曹操实现霸业,同时又对汉室具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从而成了汉王朝的殉葬品。

  历史上的荀彧,是一个内心十分矛盾的士人,以汉臣自居,又是曹操谋士。

  按照荀彧的设想,当是尽心尽力辅佐曹操,借以匡扶汉室。

  也正因如此,荀彧此前才弃袁绍而去,改投更具希望的曹操。

  不过,随着曹操羽翼的丰满,汉献帝势必会越来越被架空,彻底沦为傀儡。

  而这一的局面,却又是荀彧最不想看到的。

  可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在势力不断膨胀后,也做出了不少僭越之事。

  荀彧的遭遇,令苏晨为之痛惜,如此才华横溢之人最终却不能善终。

  此刻,三国时期的众人心中好奇,纷纷猜测接下来是哪一位名士得以青史留名。

  “他是曹操摩下的首席谋臣,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他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战略方针,挟天子以令诸侯正是出自他的计策。”

  “官渡之战中,他出谋划策,使曹操获得了此战的胜利,奠定了其统一我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也是中华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他处理朝政事务十数年,先后为曹操举荐了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他便是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

  刘备:我就知道会有荀彧,要是当初荀彧能够前来投奔我,也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了。

  他对于荀彧没能来投奔自己,一直心有遗憾,错失了一个栋梁之材。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不管是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还是迎奉天子,都足以说明荀彧的战略之强。

  在战术方面,荀彧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

  在政治方面,荀彧为曹操举荐了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的智谋可谓算无遗策,其深知曹操的本性。

  反对曹操加九锡,必然被曹操所不容,以至于招致祸患。

  但凡一个聪明的人都不会这么干,但荀彧偏偏这么干了。

  他心里非常清楚,荀彧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

  劝进曹操加九锡的议论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刘氏宗庙社稷已然沦陷。

  这种悲痛时刻,但凡是良心未泯的人,都会感到悲痛万分。

  而荀彧显然是良心未泯之人,情不自禁,无法抑制自己内心良心的谴责。

  因此就算是死,荀彧也不能当做看不见曹操的行为。

  其实说起来,荀彧的过错,是委身曹操而为他多加谋划。

  荀彧也知道曹操有僭越的心思,而始终不愿附和,并且以忠义之说劝谏曹操。

  可也正因如此,遭到曹操的忌恨,身死殉节。

  但是,荀彧忠于汉室的心意,足以被天下人所知。

  如此忠于汉室之人,要是能为他所用,匡扶汉室的把握也会大得多。

  “荀彧,字文若,颖川人。”

  “荀彧的祖父,荀淑在当时很有名气。”

  “荀彧年轻的时候,南阳名士何题非常认同他的为人,评价荀彧是个可以辅佐帝王的人才。”

  “公元189年,荀彧被举为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等物品。”

  “董卓之乱时,荀彧弃官归乡,并对乡亲们说。”

  “颍川是个四面受敌的地方,每当天下发生动乱,这时常常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请乡亲们马上离开这里。”

  “但无奈的是,乡亲们留恋旧土不愿离去。”

  “这时身为同乡的冀州牧韩馥派人来接荀彧,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之后董卓派人抢掠各地,一直到颍川才返回,而荀彧留在颖川的同乡人多被董卓部下所杀。”

  “然而到达冀州后,袁绍已经取代了韩馥的职位,见荀彧到来待之为上宾。”

  “荀彧的弟弟和同乡郭图等人都收到袁绍的委任,但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于是191年投奔了曹操,这一年荀彧29岁。”

  “曹操非常高兴的说,你就是我的谋士张良。”

  “公元192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杨坚:荀彧足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两人都是辅佐国家朝政的经世大才。

  他熟读陈寿的《三国志》,其中有重点提到对荀彧的评价。

  陈寿说道,荀彧清高优秀,通达文雅,具有辅佐帝王的风范。

  然而对人对事的洞察和预见能力都有所不足,使得荀彧振兴汉室的志向未能充分实现。

  虽然陈寿对荀彧的评价趋于正面,但他并不认可陈寿对荀彧的评价。

  在他看来,荀彧为了匡扶汉室,辅佐曹操称霸北方是不得已而为之。

  其目的是在天下大乱之时延续汉室宗庙,并非不知道曹操的志向。

  曹操既然成就霸业,就必然不会再满足当一个小小的汉臣。

  而荀彧阻挠曹操晋爵魏公,肯定会被曹操所不满。

  最终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荀彧亡身殉节,以对后世彰显自己对汉室的忠心。

  他考察过荀彧的举动,为曹操建言献策,匡扶汉室,挽救国家于危难。

  他非常明白,荀彧的本意,是为了解救百姓于水火。

  但最后董昭劝进曹操晋爵为魏公,荀彧劝阻,最终招致死亡。

  他认为对于荀彧的操行,不能求192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