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商道祖师爷范蠡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十年之后,吴国严苛峻法,人心向背,经济萧条,温饱难济,危在旦夕。

  当西施传来最后一份急报时,范蠡预感时机成熟,速报越王。

  越王勾践当即立断出兵伐吴,先是逼迫夫差自杀,最后又想杀害立下赫赫大功的西施。

  在越王勾践看来,西施太迷人了,西施能消灭吴国,自然也能消灭越国。

  范蠡悲痛欲绝,决定与勾践分道扬镳。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范蠡认识到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安乐,便想着离开越王勾践。

  勾践灭了吴国,在大摆庆功酒的那天夜里。

  范蠡悄悄地带上西施偷偷出门,坐上早就等在那里的小木船。

  穿过护城河,转了一个圈子,直向太湖而去。

  他们到了太湖北边的五里湖边,见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就搭了几间草房子,隐姓埋名住了下来。

  期间文种被杀,范蠡为了保住性命曾三次迁走。

  但是由于西施非常喜爱五里湖风光,最后二人还是定居西湖。

  所以从头到尾,越国能够消灭吴国。

  除了范蠡帮助越国壮大实力外,最大的功臣就是西施。

  要是没有西施,吴国的实力是不会衰退的,也就不可能轻而易举的被越国打败。

  只是可惜,越王勾践因为在吴国做奴隶的经历,性情大变。

  不仅没有论功行赏,还想着消灭西施这个大功臣。

  不过好在范蠡和西施两人的结局非常美满,没有留下遗憾。

  “越军灭吴后,继续向北进军,进逼齐国和晋国,号令中原,尊奉周王室。”

  “勾践因此成就霸业,范蠡官拜上将军。”

  “返程途中,范蠡认为自己名气变大,不能再和勾践长期相处。”

  “勾践的人格只能同患难,不能同享乐,于是写信向勾践请辞。”

  “勾践为了挽留范蠡,提出与范蠡平分越国。”

  “如果范蠡不接受,就被认为是犯罪。”

  “范蠡向勾践表示君王行事依靠律例,而自己行事依靠志趣。”

  “于是收拾好自己的轻便宝物后,就与亲信乘船从海路离开了勾践。”

  “同时派人给文种写信,提醒他勾践可能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范蠡离开越国之后,先后去了齐国、陶地两地经商。”

  “在齐国时,范蠡在大海附近同儿子一起亲身劳作。”

  “由于经营得当,资产到达数十万。”

  “而后范蠡被聘为齐国卿相,范蠡认为在家经商能积累千金,朝廷做官能做到卿相,是平民百姓的最高地位,同时又觉得做官太久不是好事。”

  “于是三年后主动请辞,散尽家财,来到陶地经商。”

  “范蠡认为陶地是天下的中心,道路畅通便于交易,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

  “范蠡父子共同种田畜牧,囤积储存,卖出粮食时只要十分之一的利润。”

  “范蠡在陶地经营不久又积累亿万财产,此时天下人都称赞他的才能。”

  “公元前448年,范蠡去世,时年88岁。”

  “唐朝唐德宗时期,范蠡配享武成王庙,被追封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宋朝时期,范蠡配享武庙。”

  “因范蠡善于经营理财、又能广散钱财救济贫民的商人形象深入人心,逐渐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

  朱棣: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能够早早料到越王勾践兔死狗烹,不得不说,范蠡的眼光确实长远。

  范蠡和文种协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勾践要对他们进行封赏。

  范蠡不仅不接受封赏,并且执意要离开越国。

  范蠡隐居齐国时,惦记着好友文种,于是悄悄派人给文种送去一封信。

  信中催促文种赶快离开越国,消灭吴国的任务已经完成。

  越王勾践为人阴险,心思复杂。

  可以和越王勾践共患难,但是不能和越王勾践同富贵。

  就像天上的飞鸟被打光之后,多好的弓箭都会被藏起来。

  兔子被捕杀没有之后,猎犬就会被杀掉。

  只是可惜文种看完信件后,不相信勾践会杀掉自己,但也借口生病不再去上朝。

  有人诬陷文种有谋逆的心思,于是勾践赏赐给文种一把剑。

  并说道你教了我攻打吴国的七条计策,我只用了三条就打败了吴国。

  你还有四条,你替我去先王那里先去尝试一下吧。

  文种一听就明白了勾践的意思,于是挥剑自杀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