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谋圣张良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秦二世三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

  “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而让张良随军南下。”

  “九月,军队抵达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

  “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

  “张良认为不妥,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悄悄返回。”

  “拂晓时分,刘邦的军队已把宛城重重围住。”

  “接着,刘邦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

  “解除了刘邦西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兵威大振。”

  “南阳郡的其它城池见太守已降,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这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也是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

  “刘邦赶到关前,想要亲率所部两万余众,强行攻取。”

  “刘邦惟恐项羽大军先入关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张良问计。”

  “在张良的锦囊妙计之下,峣关的秦军大败,退守到蓝田县。”

  “刘邦乘胜追击,引兵绕过峣关,大败秦军于蓝田。”

  “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抵达霸上。”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秦王子婴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出降。”

  “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刘邦从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到进入关中,历时仅一年。”

  “由于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以说,他之所以能一步一步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离不开张良的运筹帷幄。

  犹记得当初急着灭秦,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

  还好张良及时劝阻了他,这才没有让他酿成大错。

  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着险要的地势。

  当时要是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

  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他就很危险了。

  还有在攻取峣关时,也是张良的妙计,才让他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

  那时秦军镇守峣关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举妄动。

  张良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认为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钱财就可以打动。

  张良还让他派先遣部队,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

  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

  最后他按照张良的计策行事,峣关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表示愿意和他联合进攻咸阳。

  他原本还很心动,也是张良及时提醒了他。

  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

  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还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

  于是,他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果然秦军大败。

  如此种种,要是没有张良为他出谋划策,他也不可能夺取天下。

  “公元前207年,拥有四十万大军的项羽,因刘邦先入咸阳非常恼火。”

  “范增因刘邦之前贪财好色,但是进入咸阳却一反常态,断定其有大志向劝谏项羽杀掉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同张良交好,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叫张良一起离开。”

  “张良因为仁义不肯离,转而告诉了刘邦。”

  “张良献计,请项伯向项羽转达刘邦的善意。”

  “后刘邦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项伯建议第二天早晨刘邦一定要亲自向项羽赔罪。”

  “刘邦带着一百多人于鸿门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被项羽留下饮酒。”

  “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所佩玉玦,暗示他速下决断,杀死刘邦。”

  “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

  “项伯看出破绽,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

  “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起身出帐去找樊哙,命其速去护驾。”

  “樊哙二话没说,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头发上指,大有万夫不挡之勇。”

  “项羽欣赏樊哙英武,赏肉赐酒。”

  “左右的侍从捧上一大杯酒,樊哙站着一饮而尽,并借题发挥地数落项羽。”

  “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

  “项羽一时竟被樊哙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只是招呼樊哙坐下。”

  “过了一会儿,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随之而出。”

  “三人商量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脱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

  “张良解释刘邦恐惧项羽的责备,已经回到军营了。”

  “如此在项伯与张良的帮助下,刘邦与项羽在鸿门宴之中有惊无险。”

  “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脱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项羽:一时心慈手软,最终竟然酿成大错,后悔不该不听亚夫之言。

  要是在鸿门宴上,他听从亚夫的建议,趁机除掉刘邦,也就不会有如今的威胁。

  一想到自己对刘邦这个敌人动了恻隐之心,以至于错失了鸿门宴上的大好时机,他就悔恨不已。

  每每回想起来,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

  当初亚夫认为刘邦是一个威胁,必须要除之而后快,以绝后患。

  但他认为刘邦敢来鸿门宴,就证明没有二心。

  再加上刘邦来了之后,剖肝沥胆的自辩。

  他想起和刘邦曾经一起同生共死的岁月,于是就动了恻隐之心。

  可如今说再多也没有用,再后悔也晚了,一切都晚了,刘邦的优势远比他大得多。

  而且原先历史上刘邦成功打败了他,这让现在的他想要翻盘成功近乎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