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千古谏臣魏征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贞观八年,李世民想要分派大臣为巡查大使,没有得到合适人选。”

  “李靖推荐魏征,李世民称魏征规劝朕的过失,一天也不能离开身边。”

  “贞观十年正月,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部史书编修完成,历时八年。”

  “魏征为总编修,其中《隋书》由他主要负责。”

  “李世民十分欣喜对各级别进行嘉奖,魏征以总监之功,赏赐丰厚,进封郑国公。”

  “魏征自认无功于国,只是凭借谏言便参于朝政,自觉惭愧,便以眼睛有疾病请辞官职。”

  “李世民没有答应,知道需要魏征这样的柬臣继续辅佐。”

  “贞观十年六月,魏征又二次辞官。”

  “李世民仅仅允许辞去侍中减轻压力,后又提拔为知门下省事。”

  “贞观十一年,有重臣病逝。”

  “李世民想起用魏征补上空缺,但魏征坚决不受。”

  赵祯:要是也能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时常劝谏朕,那该有多好啊!

  他望了望身后的屏风,上面书写有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用以警醒自己。

  魏征哪怕病重,也以谏诤为已任,为匡正太宗德行推进贞观之治向前拓展。

  魏征除了陪伴君侧,随时廷对之外。

  还夙兴夜寐,孜孜不倦,写下了大量奏疏。

  贞观十一年的时候,太宗出巡洛阳进驻昭仁宫,对地方官多有谴责。

  魏征上疏《三论时政疏》,谏言隋朝因郡县形成无节制的风气导致灭亡,唐取代隋更应谨慎约束。

  太宗非常吃惊,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称没有魏征是听不到这样的谏言的。

  唐太宗后期生活日渐奢靡,魏征趁太宗诏五品以上官员议事之时。

  提出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并上疏《十渐不克终疏》。

  指出太宗游猎纵欲、亲小人疏君子、崇尚奢华、劳役百姓等不予克制的后果,再次提醒太宗居安思危。

  太宗听后深受感动并愿意改之,并将魏征的谏言做成屏风,可以天天看到警醒自己。

  而他也效仿太宗,把魏征的《十渐不克终疏》做成屏风警示自己。

  “贞观十七年,魏征的病情日趋严重。”

  “魏征家中没有正厅,原先李世民屡次要为他营造,都被谢绝了。”

  “前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病逝以后,家中没有正厅,灵枢就停放在侧厅里。”

  “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才命人为之赶造了正厅,便为此唏嘘不已。”

  “现在眼见魏征的病势转重,李世民为了让这位贤相寿终正寝,便用正准备建造小殿的材料给魏征建造了正厅,五天就竣工了。”

  “李世民又顺从魏征所崇尚的高洁,遣派宫廷使者带着不加纹饰的屏风等家具赐给魏征。”

  “魏征病势转重后,李世民更加担心,命中郎将住宿在魏家守候,以便随时沟通信息。”

  “赐给魏征许多药饵、食物,宫中派出的使者不绝于道,还曾两次亲临魏宅探望。”

  “第一次去时,李世民和魏征洽谈许久,十分投机,又下诏赠其被子两张。”

  “第二次亲临魏宅,李世民带领太子李承乾和衡山公主。”

  “魏征在床上让人给披上朝服,拖家带子见驾。”

  “李世民见此潸然泪下,强忍悲伤安慰魏征,并询问魏征还有什么遗愿。”

  “魏征放心不下大唐,在场的人无不唏嘘感慨。”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日,李世民早朝时得知魏征去世的噩耗,时年六十四岁。”

  “李世民亲临吊唁,恸哭不已,并罢朝五天,赠魏征谥号文贞。”

  “李世民下诏赠其葬礼鼓乐四十人等厚葬魏征,陪葬昭陵。”

  “魏征妻子裴氏称魏征平生节俭,豪华的葬礼会违背他的意愿,便只简单用布车装上魏征灵柩。”

  “李世民召文武百官出城相送,并亲撰碑文和挽歌词,特赐魏征家实封九百户。”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烟阁,魏征列位第四。”

  朱元璋:要是魏征知道自己死后,唐太宗把他的墓碑砸了,不知道作何感想。

  魏征生前得到了唐太宗的敬重,但死后却卷入了风波。

  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在朝会时对群臣说,魏征的去世如同他失去了明得失的一面明镜。

  唐太宗还将魏征临终前未写完的奏疏公之于世,并让朝臣一旦发现了魏征所指出的这类过失便及时改正,以期望人镜精神发扬光大。

  唐太宗不希望群臣只会顺从他的旨意,而应该像魏征一样坦诚及时的指出他的过错。

  不久之后,侯君集怂恿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发生。

  侯君集参与谋反,以谋反罪处死,中书侍郎杜正伦受牵连被远贬。

  魏征曾经向唐太宗推荐二人,说他们有宰相之才。

  现在受到造反事件,有人便妒火中烧,乘机攻击魏征生前结党营私。

  魏征又曾写下自己前后的谏辞,拿给史官褚遂良看过。

  唐太宗知晓此事后,愈加不满,怀疑魏征是侯君集一党,下令推倒墓碑。

  不过好在后来唐太宗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尽管取得胜利,却仍因未能灭高丽而后悔。

  唐太宗感叹若魏征还在,便不会有此行,于是又重修魏征的墓碑。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