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宋朝的统一战争,遵循的就是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

  苏轼:赵普是个奇才,有知晓化解危机的能力,有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有开国之首的功劳,切实的背负了给帝王献策的责任。

  赵普作为开国第一功臣,其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在中华历史上从来不缺耿直的谏臣,他们敢于给朝廷提意见,大胆地给皇帝指出过错,赵普就是这样的名臣。

  一般而言,皇帝大多喜欢搞专制主义。

  向皇帝进谏,一個言语不当,往往会招致无妄之罪,灭顶之灾。

  由此可见,谏言是需要胆识的。

  而赵普自从为相之日起,经常不顾个人安危,违抗皇帝的旨意。

  只要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坚持,这一点令他敬佩。

  同时赵普主张赏罚分明,处理事务公平公正,不拘私情,即使是帝王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好恶而滥用法令。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任何人都不能包庇,帝王也不行。

  坚持依法办事,反对徇情枉法是赵普的一贯思想。

  在皇权至上的大环境下,能基本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

  这与历史上某些王朝末期纲纪废弛的黑暗时代相比,至少还是属于比较明朗的时期了。

  除此之外,赵普在选拔人才、量才录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功绩。

  宋朝初期,君臣很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就是太宗为国家挑选人才,也要与赵普这样主张正义的人商量,说明赵晋选取人才是很讲原则的。

  要量才录用,因才而用,首先要知人,这是善任的前提条件,这种用人原则是赵晋的一贯主张。

  由于帝王高居庙堂之上,接触不到外界的人才,因此就需要百官之首的宰相能向皇帝推荐合适的人选。

  而赵普则秉承举贤之志的原则,为朝廷推举提拔了不少贤能之士。

  “乾德五年春,突然赵普的母亲去世。”

  “赵普需要离职服丧,赵匡胤仍令他继续到职办公。”

  “赵普随后劝赵匡胤派遣使者到各个要道,征召壮丁户籍姓名送到京师,以作为守卫的预备。”

  “在每个州府设置通判,令其负责钱粮事宜。”

  “自此兵精粮足,府库充实。”

  “969年冬,赵普生病,赵匡胤乘车亲自到中书省看望。”

  “次年春,再次到赵普的府邸安抚慰问,赏赐钱财,增加其俸禄。”

  “赵普辅政是相当专制,其他的朝臣非常忌惮他。”

  “当时官府禁止私人贩卖陕西的大木料,赵普曾经派遣小吏到市场去买木材,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京城盖房子。”

  “这个小吏就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卖。”

  “有大臣知道了又禀告给赵匡胤,赵匡胤非常生气,督促下令追查此事。”

  “赵匡胤想要下旨驱逐赵普,幸好有人上奏求情才解决了这件事情。”

  “依照以往的旧制,宰相每次在长春殿等候召问,一起在庐中等候。”

  “赵匡胤听说赵普的儿子娶枢密使的女儿为妻,于是命令他们分开等候。”

  “赵普又用空闲地私自换取皇家菜地来扩建自己的住宅,又经营客店谋利。”

  “看不惯赵普的翰林学士,趁着赵匡胤召见时多次攻击赵普的短处。”

  “不久之后,有人告发赵普庇护徇私枉法的官员。”

  “赵匡胤大怒,下令御史审查讯问,他们都受到处罚。”

  “赵匡胤对赵普的恩宠渐渐疏淡了,开始下诏参知政事来分夺赵普的权力。”

  “不久,赵匡胤把赵普调出京师,任河阳三城节度。”

  赵匡胤:赵普虽然于国有功,但他胆大妄为,朕也不得不罢免。

  从刚开始接触,他就知道赵普为人极为贪财。

  因为爱惜赵普的才能,他才一直假装不知道。

  有一次,大理寺的官员向他弹劾赵普强占民宅。

  考虑到赵普有大功,他当众斥责官员维护赵普。

  做饭用的鼎,尚且有耳朵,官员怎么没长耳朵呢?

  难道不知道赵普是他倚重的国家重臣吗?怎么能弹劾赵普呢?

  可惜,他对赵普的宠信,让朝廷上下对赵普趋之如骛,使得赵普也开始得意忘形。

  有一次,赵普生病了,他亲自到赵普家里探望。

  当看到赵普家的庭院里摆着十个酒坛子,他好奇询问酒坛子是做什么用的。

  听到赵普说是吴越王派人送来的海鲜,他好奇的命人打开。

  可结果让他大为不满,酒坛子里面装的都是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