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科圣张衡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漏壶里滴出来的水能够驱动齿轮,齿轮就会带动浑象绕着铁轴旋转。”

  “一天转一周,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出天象运行的情况。”

  “《灵宪》也是张衡写的一本非常厉害的书,里面有关于宇宙的演化,天地的结构,日月星辰的本质及其运动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对后世的天文现象研究都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后来张衡受到政治的影响,被小小降职了一下。”

  “但在126年至132年还是做回了太史令,张衡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一阶段里完成的。”

  “除了刚刚主播说的,张衡还发明了独飞木雕、锐盾夹、记里鼓车、指南车等。”

  大明徐光启:《灵宪》是天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天文学著作,我对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就来源于此。

  虽然《灵宪》还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但在天文学史上的意义并不因此而逊色。

  《灵宪》中关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也让他获益匪浅,给他对天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多便利。

  《灵宪》一文中的天文学成就有很多,比如宇宙,月食,日月,陨石,星表,行星运动。

  关于天地的生成问题,《灵宪》认为天地万物是从原始混沌未分的元气发展来的。

  元气最初混沌不分,后来才开始分清浊。

  清气和浊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宇宙。

  这种天体演化思想,是从物质运动的本身来说明宇宙的形成。

  认为宇宙结构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虽然张衡把天比作一个鸡蛋壳,把地比作蛋壳中的鸡蛋黄,但张衡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

  张衡还在浑天说的基础上,科学地阐述了月食的原因。

  张衡在《灵宪》中写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

  而是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月亮才折射出光,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则出现亏缺,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

  如果月亮进入地影,就会发生月食现象。

  从他所了解到的天文学知识来看,《灵宪》对月食原因的解释是很科学的。

  《灵宪》还提到陨星,认为是衰败了的星体陨落而成,其在陨落时为流星,坠落在地上为陨石。

  陨石带来天上星体的信息,但星体并非是石头。

  关于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动问题,张衡提出日、月、五星是在天地之间运行,而非在天球壁上运行。

  并且,这七个天体运动的速度各不相同,距地近则速度快,距地远则速度慢。

  张衡虽然还不知道行星,包括地球都是绕太阳而运行的。

  但张衡确实已经发现,行星运动的速度与运转中心体的距离有关。

  只是可惜这种正确的思想没有引起后人的足够重视,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文学的发展。

  直到如今,他才从西方传教士那里知道了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规律。

  而其中之一,便是行星速度和公转周期决定于行星与它运转中心体太阳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张衡还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学天才。”

  “张衡给立方体定名为质,给球体定名为浑。”

  “张衡研究过球的外切立方体积和内接立方体积,还是中国第一个理论求得π的值的人。”

  “不过,张衡在这个职位上兜兜转转了十四年,还在原地踏步。”

  “张衡看朝廷也没有让他升职加薪的意思,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应问》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意思就是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

  “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

  “公元132年,已经54岁的张衡又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测量地震方向的仪器——地动仪。”

  “这是因为当时地震频繁,而古人又搞不清地震的原理,就搞一些装神弄鬼的言论来解释地震,于是张衡就想造一台能测定地震的仪器。”

  “公元133年,55岁的张衡升职当了侍中。”

  “顺帝任用他在自己身边,对国家政事提出意见。”

  “张衡常想着如何立身行事,认为吉凶祸福不易明白。”

  “所以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志。”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扶,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