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印刷术毕昇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排满一铁框,就作为一个印版,然后在火上烘烤。

  等上面的药剂开始熔化的时候,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它表面。

  于是,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一样平整了。

  印刷的时候,通常制作两块铁板。

  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

  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

  每个字有好几个字模,比如之、也。

  这都是常用字,一块板里经常多次出现,一般各备有二十多个字模。

  字模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条做标签,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

  生僻字随遇随刻随烤,很快就能做出来。

  他认为如果就印两三本,那还不如雕版效率高。

  但如果要印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活字印刷就比雕版印刷快捷多了。

  在发明活字印刷之前,毕昇是熟悉雕版印刷的。

  雕版都是木板刻制的,但毕昇在发明活字印刷时。

  没有选择用更简易的木活字,而是使用泥活字。

  毕昇之所以会如此,他认为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木活字的字模跟药剂容易粘连,一旦排在铁框里,不容易取下来。

  用泥来烧制字模,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排版结束后,用火烘烤,使药剂熔化。

  再用手一抹,字模就会自行脱落,不被药剂弄脏。

  “印刷术发明以前,手抄书籍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甚至发展成为抄书的产业。”

  “春秋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的带动下,读书写字的权利和能力从贵族阶层向士阶层乃至平民阶层延伸。”

  “士阶层为了实现理想,在游学期间就开始抄书。”

  “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深受经学思想熏陶,书香门第形成。”

  “他们有经济实力,对读书的渴求更强烈,单靠自己抄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于是便乐意出钱雇人抄书,这种私家抄书的风气越发普遍。”

  “而抄书的弊端显而易见,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抄错。”

  “扭转抄书风气的,是雕版印刷术的出现。”

  “雕版印刷,让书籍的复制速度大幅加快。”

  “到了北宋时期,雕版印书更是蔚然成风,数量惊人。”

  “不过,雕版印刷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印一本书,刻那么多板子,雕刻工人费眼费力,相当辛苦。”

  “一块板子,如果有一个字错了,或者要改动,那整个板子就作废了。”

  “如果一本书不再加印,全套板子也就作废了,没法重复利用,存放又占地方,造成巨大浪费。”

  “比如北宋初年刊刻的《大藏经》,一共五千多卷,一共刻了十三万块板子,花费十二年。”

  “活字印刷能在北宋应运而生,成全毕昇的历史定位,离不开社会大环境。”

  “宋太祖立志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宗也曾说过喜欢读书。”

  “宋仁宗更以文治著称,组织编纂《新唐书》《新五代史》,诗词、古文和理学都有了长足进步。”

  苏轼: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整个印刷史上都是一次革命,对中华文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只有摹印、拓印和雕版印刷。

  既笨重费力又耗料耗时,不仅存放不便,有错字又不易更正。

  毕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