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道家鼻祖老子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道德经》蕴含的道理非常之广,他对其中的内容大为感兴趣。

  《道德经》有谈到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认为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

  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道德经》谈到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虽然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

  老子认为,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水的特征是柔弱,水也可利万物,所到之处就是生命。

  他兴趣最大的就是《道德经》的养生之术,里面提到养生就是养道、养德,清静无为。

  养生就是养道、养德,离开道德修养,修身就失去其根。

  因此才有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养生之道。

  老子认为保持恬淡为上,知足常乐,不去追逐名利,可使精神内守,有助于养生。

  “无为并不是消极应对、无所作为,而是凭借无为而有为。”

  “努力顺天时、随地性、因之心,在该用力的地方用力,在该放弃的地方放弃。”

  “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朴素的辩证法色彩,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鲜明特色。”

  “道家有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讲的就是这种辩证的思想。”

  “或者就像是成语那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老子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万事万物都有着两面性,而学会将矛盾互相转化就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

  “所以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要居安思危。”

  “当我们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时,也不需要妄自菲薄。”

  “因为当人们走到低处,也是开始向上走的开始。”

  “而且老子的这种思想,也蕴含着以柔克刚的道理。”

  “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老子提出的种种思想就是为了改造现存不合理的社会。”

  “但是老子的努力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他的政治主张在统治者面前并没有用武之地。”

  “但对后世影响来说,老子的思想早已突破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问世,所以老子也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三大圣人之一。”

  “鲁迅说,不读《老子》一书,不知中国文化。”

  “胡适更为推崇,他称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对于各朝各代的老百姓而言,老子和孔子一样都是耳熟能详的圣贤。

  老子是历史上最难定义的人之一,他的生平事迹就如同他的思想一样,玄妙不可言,神秘又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成为了道家的甚至是先秦哲学的一道标杆,在众人的眼里老子是神一般的存在。

  对于《道德经》这本书,各朝各代的老百姓看法也不一样。

  有的认为这是一本关于修身养性的书籍,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本治世之书。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老子所传递的思想却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老子在书里阐述了,道是中性的。

  老子将道拔高和神秘化,道既是可道的又是不可道的。

  他试图说明道的存在,道的作用,以及世人应该如何掌握这世间万事万物的道。

  老子企图维护旧道,即旧制度、旧秩序。

  但在当时的社会动荡背景下,必定不得人心,人人喊打。

  也只有少数智慧之人才可以理解老子的道,天地万物自行其道,又都脱离不了自然。

  不管怎样,对老子其人,有褒有贬。

  不同时期世人对老子的理解就不一样,在经世致用的时代,老子的学说就没什么大用。

  但可以将老子的学说视为修身养性之术,也能在其中找到治国的方法。

  站的角度不同,自然得到的理解和领悟就不同。

  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老子提到不知所终,老子在他们的眼里又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没有人知道老子是怎么离开这个世间的,有的人认为老子葬于故土,有人认为老子出了函谷关后在青羊宫得道成仙,更有人认为老子骑青牛去了印度教化胡人。

  不管是哪一种传说,老子离开了,但老子的思想和学说仍旧影响着一批批的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