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道家宗师庄子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并指明了一般人只知道人籁而已,修为稍微高一点的人,可能还知道地籁,但天籁却很少有人知道。

  然后,南国子綦用树林里各种形状各异的树洞,在风吹过之后,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说明。

  风是一样的风,但那些树洞因为各自不同的造型。

  所发出的声音就各不相同,有的像流水声,有点像射箭声,有点像喊叫声。

  在这里,庄子已经给了世人启示。

  事物不同,所感受的一定不同。

  但如果把这种自我感受认为是唯一真理,那就大错特错了。

  但子綦的学生还陷在概念之中,人籁是用竹子发出的,地籁好比那些树洞发出之音,那么天籁是什么呢?

  其实总的来看,庄子不是要揭示概念的来源,而是要告诉世人认知局限的问题。

  提出天籁只是为了说明世人的认知是有局限的,世人眼界所能看到的很有限。

  所以,南国子綦并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抛出了一个思考,将学生提到直面认知问题上来。

  风吹那些不同形状的树洞,使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能让它们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鼓动这些声音的是谁呢?

  庄子抛出的这个思考,就是《齐物论》的根基。

  毫无疑问,这个根基就是形而上学。

  虽然庄子通篇都是在用唯物主义、辩证论等方法来阐述,但庄子哲学的根基就是建立在形而上学之上的。

  然后,没有等子綦的学生的回答,庄子笔锋一转,一针见血的道明了人的问题。

  无论是大智的人,还是小智的人,都爱各持己见。

  并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生出各种虚假、编造的手段,而这些都被人称之为精明。

  但这些为了让自己比别人更精明的努力,其心灵就像被绳索捆绑了,一天天走向灭亡。

  也就是说,其实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和那些树洞差不多。

  每一个人都是因为自己的感受与领悟,便形成了各种千差万别的争议。

  从根本上来讲,这些争议一点意义也没有。

  就像那些树洞发出各种声音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发出的声音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误的,但其实他们感受的都是同一阵风。

  庄子进一步强调,如果没有风,它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

  但奇怪的是,人的各种情绪,变化莫测,时而欢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

  有时多虑,有时感叹,有时后悔,有时恐惧,有时放纵,有时张狂,有时作态,就像音乐从空虚中发出来。

  仔细想一想,世人也是如此,总是莫名其妙地生气、哀怨、悲伤、愤怒,却无可遏制。

  从这个层面来理解,世人就无法不进入形而上学理解了。

  当世人用形而上学来理解,就知道世人真的很渺小,连自己的情绪都把控不了。

  这是《齐物论》的第一个层次,庄子在此让世人知道了认知局限,世人所发生的争议,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不同而已。

  “逍遥游的境界是什么?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开篇,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所在。”

  “读懂逍遥游,那么庄子全篇皆通。”

  “可以说,逍遥游既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终极追求。”

  “有人说庄子是避世之学,但是庄子用逍遥二字诠释了人生的真理。”

  “悟透逍遥,那就是回归了自我。”

  “进可出将入相,退可归隐山林。”

  “逍遥,是庄子所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庄子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

  “人就不会有烦恼,才能真正快乐,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就是虚己以游世。”

  “庄子借至人、神人和圣人的境界,其实指出了束缚人的三条绳索。”

  “一是自我认知,如追求以自我为中心。”

  “二是功利价值,如追求功绩成就、财富利益。”

  “三是声名地位,如追求社会地位、个人影响。”

  “这三条绳索是我们心灵不自由,也是带给我们焦虑烦恼的根源。”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名厨师。”

  “很多时候,我们都被所谓有用给绑住了。”

  “有用就是务实,务实就是功利。”

  “仿佛我们出生就是应该去达成别人口中的所谓有用,但这是没有创造性的短视。”

  “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因为一切有用都是从无用中来的,没有无用,则无有用。”

  “不论是什么人还是什么事或物件,无用和有用都是并存的,没有绝对的无用,也没有绝对的有用。”

  “我们这一生,总是在不停的去计较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也不停的去做一些看似有用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样,才让自己活得非常辛苦,最终变成了别人的奴隶。”

  李世民:《庄子》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它反映了庄子的人生观。

  庄子把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当作最高的境界来追求,认为只有忘却现实,超脱于物,才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出了对人生境界的思索。

  故事很简单,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深邃智慧。

  《逍遥游》中说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意思就是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说的是眼界与局限。

  人生如旅途,你来我往,每个人有自己要去的地方。

  和见识短的人争辩,纯属浪费精力。

  与层次低的人说理,就像对牛弹琴。

  关于这一点,庄子在《逍遥游》中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说过。

  在北海有一条大鱼,在起风的日子里变成大鹏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