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我与曜变(二)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并非用电窑烧制成功后,再用柴窑在同等条件下烧制建盏,就一定会成功,二者之间虽有共通,但其实根本是两套实验系统。

  相当于化学实验过程中用了不同的催化剂,烧制出来的盏也根本不可等同。

  但是这些道理我都没有讲,我跟他说,陆正平能用柴烧做成实验,我自然也能。

  没错,我就是这样一生好强的奇女子,哈哈哈哈哈!

  书归正传,这次的盏倒是没有像上次一样完全失败,它们都是有花纹的,因为要烧制曜变这种类油滴错层蓝色炫彩盏,所以在错层之前要先形成油滴,所以需要控制1300高温的时间略长些,同时要让油滴在破裂之前形成错层。

  这一点很难,若非我自己没有信心,也不会一直拉着老窑工陪我受这高温炙烤之苦。

  但是我们的作品最终没有形成错层。

  油滴是晕染在一片靛青之间的,状似墨汁晕染宣纸,是好看的,但是油滴已经破裂了,又说明我们的控火其实是失败的。

  总之这次还算是有点进步吧,嗯,我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

  真是的,陆正平为什么不直接教我呢?

  我不是他法律文书上白纸黑字写着的继承人吗?

  难道学习曜变烧制还有年龄限制不成?

  2017年4月8日,星期六,天气:多云

  今天在静嘉堂美术馆终于看到了爷爷在世时一直心心念念的曜变盏,他们叫稻叶天目,因为最早从日本德川将军家族流落至淀藩稻叶家后得名,但是在我爷爷口中一直称他曜变盏,因为他一直说这只盏是我们建阳窑出品的瑰宝,每每看到都会潸然泪下。

  如今我自己了解了一些这只盏的历史,对于爷爷口中说的这只盏的来历,倒是暂时还没有佐证,不知道他到底为何这般笃定,好像真的一样,又或许我们家族有什么流传下来的古籍里有所记载?

  我没见过,爷爷也并没将古籍传给我,从他去世后,我有一两年的时间不肯接触建盏所有的事宜,对于他的遗物处置也没有很上心,跟着陆正平学习建盏后倒是想起来回去找找,却一无所获,不知道是不是跟着我爷爷一起入了殓。

  但这件事情只有我爸妈知道,如今也无从问起了。

  说回静嘉堂美术馆的这只盏,这只盏在我的审美中并非日本陈列的三只曜变盏中最美的,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京都大德寺龙光院那只,但这只盏极少展出,这次时间有限,只能跟着陆正平来第一站看稻叶天目。

  稻叶天目的类油滴斑比较小,成群态分布,且油滴群分布相对均匀,蓝色釉层与油滴群错层分布,更像是结晶过程中突然释放的一种蓝色物质,且这种物质分布并不均匀,或许与盏烧制时摆放的位置有关,又或许,我只是猜测,或许与还原气氛有关。

  所谓还原气氛,是在窑室烧火过程中,向窑炉内投放特殊物质,使得窑炉内空气成份发生改变,从而与釉面甚至是泥胎成份发生相应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纷繁的结晶纹路或色彩。

  相当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我心里觉得还原气氛的原因更大,想与陆正平讨论这种想法,但行程安排非常满,还不等我开口,我们就被请去另一个房间,邀请方拿来许多古籍,不断有专家来与陆正平探讨里面的内容,其中不乏陆心源十几万藏书中的内容,我作为随从人员,有幸拜读一二,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咬牙切齿,心道当初将这些藏书卖给日本的人,与卖国贼又有何区别?

  国家底子是有多厚,才会放任这么多藏书流向日本?

  后来了解到是清末时期发生的事情,心里无限感慨,无能的君主自身难保,哪有心力去护住一方百姓家中的典籍?

  顿觉还是社会主义好,你的我的,都是大家的,个人可以使用,不可独裁,若有人想卖给外国人,对不起,不行!不如捐给国家!

  看似霸道,但惠及后代子孙,造福千秋。

  哎,可现在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只能一边在心里咒骂,一边找机会来预约查看,亏得这家美术馆还可以预约查看,不然才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有暗地里委屈的份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