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编辑地形的力量第1/2段
蔷薇丛上,蔷薇丛外,都有薇儿进行分工的作业,大工程的总目标是将水池编辑形成适合生命居住的地方,目前水池天体上还处于原始海洋和陆地,没有任何的生物分子出现,但这样物质丰富的水池,就像一块掉在地上的肥肉,总有概率上的生命出现来品尝。
第一阶段,策划阶段,技术组成立讨论的项目很多,技术组的薇儿在项目外有时聊天聊着聊着就辩论起来,比如就以水池的陆地和海洋的面积规划,大致分几类。
第一类,整块大陆地和整块大海洋的模式,陆地里的高低地形自然能形成河流山谷,有利于后期大量的动植物聚集生长,资源丰富天然,而整大片海洋中,也适合不同深度的海洋生物生长,越大的陆地和海洋越能养出巨兽,还可以同时养两种龙,东方龙和西方龙。
第二类,区域块状的海洋和陆地,就是将陆地分散开来,分成位于水池面积上各个半径距离的不同大陆,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气候就能养出更多的生态系统,同时也能避开第一类的陆地被陨石坠落之类的一锅端,采用第二类,能在各种灾难来临时将风险限制在少数几块的陆地和海洋上,受灾难的地方也能在别的区块的资源流动下快速恢复,能在水池天体的大后期形成生态城市,规则的区域划分就已经是将水池天体当做是方块培养皿了。
第三类,多陆地岛屿卫星环绕型,就是大体分四个大陆块,每个大陆块周围环绕若干大岛屿,每个大岛屿环绕若干小岛屿,这样能在大后期之后的迈向星空的工程建设中形成行星的支架,大陆地就相当于主梁,周围环绕小柱子,以此可以进行行星的运动控制的基础建设,比起第一二类,前期没法快速形成巨兽生物,中期稍微会有起色,后期的资源调配不如第二类,大后期的基本能和第二类持平,水池行星升阶的远期能进行快速迭代,是潜力最大的一类。
第四类,立体分阶型陆地海洋,此类很特殊,就是让陆地高度高于海洋明显的天文单位,陆地板块可以根据行星需要进行变化,而且部分海洋也能再高于陆地,此高度不是引力的相对高度,而是空间尺寸的相对高度,这样的构想显得有些超前了,整个前期都会只养成微生物单细胞,而且筛选过程漫长,高于水池天体大气的陆地和内海洋中的单细胞会间接面对太空环境,这样的生物圈形成的生物能适应更恶劣的环境,但也让生态系统的构建显得困难至极,失败的风险最高。
四类大方向下又有很多细节方向,甚至还有薇儿准备提出整理着第五类的陆地海洋,要让最终方案的各细节都兼顾各时期的进度,已经提供后期的成型基础,同时考虑到星空的升阶发展战略,就一最大的一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