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天才的世界,就是让人看不懂的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见孙思邈态度软化,接近被自己说服。

  李斯文摊了摊手,再次点出了一个之前被他忽视的大问题:

  “孙道长您天资卓越,自幼便被称呼‘圣童’,可即便是你,也是耗费了五六十年的功夫才精通了五科医术。”

  “反观天下医者,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些天资鲁钝远不如您的,若是学全了医科,这辈子可能就是个平平无奇的医者。

  “但若是他们从一开始就决定只专精一科,那可望不可即的名医境界,也不是不可触及。”

  面对这无力反驳的事实,孙思邈只能是连连叹气。

  这些年他见识过不少医术精湛之人,可遗憾的是,没有一个是有望神医境界的,能将医术融会贯通,成就一代名医的,都是少之又少。

  但若是这些人从一开始就只专精一科,不说玄之又玄的神医境界,起码在而立之年,大部分人就能摸到一代名医的门槛。

  虽然是专科名医,但身份地位,也绝不是普通医者能比肩的。

  “...你说得对。”

  一潭死水般的沉寂中,孙思邈嗓音嘶哑的点了点头,而后目光炯炯的盯着李斯文:“老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孙道长请说。”

  “暂且不提需要各科医术全部大成,推陈出新才能成就一代神医,就算是想要成为名医,也需要精通各科医术,将之全部融会贯通。”

  “而像你所规划的那样,医者只专修一科,独木难支下,即便天下医者都能摸到名医门槛又如何?”

  “要想医道万载长青,最需要的还是那些,留下不朽经典的代代神医。”

  李斯文陷入沉思,正如孙思邈所言,虽然有些残酷,但推动时代发展的确实不是数额庞大的普通人,而是顶层那些,为数稀少的两三个伟人。

  当年带自己课题的导师就曾感叹道:

  ‘别看为了完成这个课题,咱们这些人花费了大半辈子时间,但目的却只是为了节省那些天才一顿午饭的时间。

  但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可不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枯燥的数据身上。’

  就比如医圣张仲景,他这一生着书众多,十六卷《伤寒杂病论》、十卷《辨伤寒》、一卷《评病药方》...大多都失传不存。

  只《伤寒杂病论》中流传下来的一部分——关于杂病的《金匮要略》,便让张仲景成为了闻名海外的医学伟人。

  天才的世界,生来就是让人看不懂的。

  李斯文沉思半晌,摇了摇头:

  “孙道长您说得对,想要成为一代神医,确实要先成为天下医术的集大成者。”

  “但某觉得,如果是真正的天才,那迟早诗要成长为苍天大树,区区分科又怎么阻挡得了他半分。”

  “普通人需要五六年才能学会的一科医术,天才只需要短短几月。”

  “若是能遇见这样的人才,某怎么会加以阻止,某肯定是要支持他学会了就转科,还要嘱咐他多学多问,只希望他能早点成才。”

  “但对于普通人,某认为还是分科进修更为合适。”

  “杏林杏林,医者将自己比喻成杏树而不是榕树,就是因为他们清楚,医道是没办法像榕树那样独木成林的。”

  “再比如某,某自认天资一般,所以只学了外科一门医术,对其他科只是触类旁通,谈不上精通。”

  “但仅凭外科这一门医术,某便自信做到华佗当初刮骨疗毒的事迹,就是听上去天方夜谭的开颅治病...若是条件允许也不是不行。”

  “而若是依照某的计划进行,不出二十年,如今这些才发芽的树苗,必将精诚合作成长为一片茂密的杏林,长势好的特事特办,长势一般的也能雨露均沾。”

  “如此一来,成千上万的名医,总是要比一位神医救治的人多得多。”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