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秋猎前的一致意见第3/3段
李世民道:“为何该杀?”
“伏允劫掠凉州,祸乱河西走廊,此等罪名自然该杀。”
李世民点头,又道:“青雀,你以为呢?”
李泰也站出朝班,缓缓道:“父皇,儿臣以为不如赐伏允自缢。”
话音落下,朝班上立刻有了几声议论。
李泰原地走了两步,又道:“父皇是天可汗,如今还号令突厥各部,如若父皇下令杀了伏允,势必会落人口舌,可父皇让伏允自缢,一个畏罪自缢的吐谷浑可汗,自然就没人议论了。”
朝堂上有人开始议论,还有人点头。
李承乾甚至隐约听到有人说魏王很聪明,竟然想到了这种办法。
果然,甩锅的事,人人都喜欢。
李世民扶着太阳穴,侧坐着将身体的重心偏向一边,低声道:“太子以为如何呢?”
众文武大臣,齐刷刷将目光放在了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如木雕一般的太子身上。
这位太子揣手而立,闭目呼吸平稳,神态平静。
见久久不见回话,李世民沉声道:“太子?”
李恪用小动作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这才缓缓睁开眼,见众多朝臣上百双目光都看向自己,尤其是舅舅长孙无忌,急得眉头都快拧在一起了。
回神瞧了眼父皇,李承乾先是咳了咳嗓子,上前一步道:“是要杀伏允?”
李世民沉着脸没有说话,就差开口问一句:睡醒了?
李承乾又上前两步,再看看身后的一众朝臣,目光尤其是在舅舅身上停留了片刻。
长孙无忌也平静了下来,眼观鼻,鼻观心,垂手而立。
“其实儿臣听了很多,不论是青雀的办法,还是恪的说法,都是不错的。”李承乾点头道:“嗯,很不错。”
李世民闭着眼,眉头又紧皱了几分。
群臣低头,目光看了看太子,又用余光看向了神色极为不悦的陛下,眼看一张脸绷着就要绷不住了。
这太子的回话,怎能如此油滑?
这不是君子之风。
终于,长孙无忌站出朝班,他先是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太子殿下是觉得伏允该杀?”
舅舅故意将话语说得很大,甚至还在殿内回荡了片刻。
李承乾先是作揖道:“不如作个表决,认为伏允不该杀的举手!”
朝班上的文臣武将们纷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褚遂良以及几个文臣纷纷举手。
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只见他又道:“认为他应该自缢的举手。”
这一次举手的人倒是多了。
李承乾扫视朝堂,又停顿片刻,朗声道:“认为伏允该在长安问斩的请举手!”
话音刚落,李恪第一个举手,随后长孙无忌也跟着举手,房玄龄,岑文本,程咬金,秦琼,魏征皆是举手。
李泰缓缓举手。
刚刚主张伏允自缢的魏王都举手了,慢慢地就连刚刚主张不杀伏允的人也举手。
集体带动个人的效应很快就在这一次选择中体现。
太极殿内很安静,李世民看着这个儿子站在举手的群臣之前,阳光刚好照入太极殿的殿门。
太极殿内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再看父皇的神色,李承乾作揖道:“父皇,杀伏允是朝堂文武双方一致通过的意见,其次伏允祸乱河西走廊其罪本就可诛,再者塞外四夷谁敢反对,便是与大唐满朝文武为敌,与大唐天可汗为敌。”
太子的话语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这项决议肯定是能如此通过,无它,只因集体意识是最强大的。
长孙无忌朗声道:“请陛下降旨,问斩伏允!”
程咬金也朗声道:“请陛下降旨,末将愿手刃此贼!”
房玄龄,岑文本,魏征等人附议,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请命。
李世民挥袖起身,脸上藏着些许笑意,忍着没表露出来。
而是看着众人以及这个朝班之前的太子,他沉声道:“午时三刻,承天门问斩伏允。”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英明!”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