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第2/4段
一开始皇帝得到密报的时候并没有信,而是将萧仪召至御前,亲自询问。但萧仪否认了将军械装船,沿江南下之事,对于是否与前朝乱党有往来,却并没有为自己辩白。
即便皇帝追问再三,萧仪也未开口解释一句。
不解释,便是默认。
按照秘信中的说法,被装船的军械已被送往江南的乱党手中,而这批军械重要的地方在于,其中包含了当时军器局营造出的最早一批簧石铳。按照记载,这簧石铳,是比如今神机营用的,张邈所造的燧石铳更为厉害的火器。但设计簧石铳的工匠,在营造出第一批成品之后便病故,以至于被装船运走的簧石铳便成了孤品。
毓坤是见识过燧石铳的威力的,若是被运走的那批簧石铳威力更大,落于前朝乱党之手,只怕会动摇国本。
所以即便没有找到那批丢失的军械,在没有物证的情况之下,萧仪依旧被定了重罪。
毓坤可以想象的出,那时候她爹心中的愤怒与煎熬,那是没有被最亲近的人背叛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而后面的事毓坤也知道了,萧仪最终未再有一字自辩,按照谋反罪被枭首,萧家被抄家,诛十族,不满十六岁的萧恒因此入宫。
更惨的是那位兵部尚书梁尚任,身前战功赫赫,死后却被五马分尸于西市。自朝廷失了这员大将,东南的倭寇之乱也成了拉锯战,一直持续了三年,到了隆庆十二年时,皇帝不得不抽调禁军的神机营,带着新造的火炮去,才彻底平乱。
理清了思路,毓坤倒可以理解,为何蓝轩,或是说萧恒,当年非要去一趟宁德。只因为当年萧仪被定罪,关键的物证,即丢失的那批军械并没有找到。若是能将这批簧石铳找到,便可以证明萧仪并没有私通前朝乱党,所谓谋反,也是子虚乌有。
这么多年以来,前朝乱党并未再成气候,也足可以证明,当年那些军械并未落于其手,否则乱党恐怕早就在长江以南起事。
然自隆庆十二年至今,七年过去了,期间萧仪并没有得到平反,想来蓝轩当年并未寻到那批装了船的军械。
毓坤忽然就想起,上次在蓝轩的书房,他书架上有本几乎被翻烂了的《东洋海国志》。还有上次在隆庆寺,慧心所说的,蓝轩所求之事在东南。
她几乎敢肯定,这两件事皆与丢失的军械有关,也许蓝轩仍坚信,那条载着簧石铳的船仍在东南沿海,所以才如此执着。
为了证实这猜测,毓坤决定再去一趟隆福寺,见一见慧心法师。
其实现在她所探寻的,与当初的目的已相去甚远,然毓坤却觉得,有一个极重要的真相,正在前面等着她。
再到隆福寺中,她却扑了个空。山门外的知客僧得知了她的来意,双手合掌道:“慧心法师已出寺远游,不知何日方归,一切自有因缘,施主不必执着。”
毓坤失望而归的时候,半个时辰前离开隆福寺的慧心已出了永定门。蓝轩将州府需勘察的路引给了他,郑重道:“此去一路艰辛,法师务必保重。”
慧心合掌道:“晓得。”他是受蓝轩所托,到东海去寻条船。早年在钦天监,他不仅熟知天文,更懂地理,能测会算,若是连他也找不到那船,只怕世间再没有人能寻见。
其实此前慧心已卜算过,东南并无生门,蓝轩所求之事恐怕无法转圜,然而他依旧执着,执意央他亲去,慧心无法,只得应下了,谁叫他欠下那样的人情。
然而临行之前,望着蓝轩,慧心还是不住提点道:“公子命主紫微,中正之气乃天命所在,虽有太白夕见,夜宫仍以紫微为主,不必在意。”
紫微星乃帝星,主夜,太白星乃启明星,一向有太白启,紫微落的说法,太白夕见则指启明星出现在夜晚,慧心的意思是说,夜见双星,仍是紫微大势,要他不必过怀。
而这太白星指的是谁,自不言而喻。
听了这话,蓝轩却笑:“所谓命数,我一向是不信的,不然也不能再劳烦法师,亲去东南。”
听了这话,慧心叹了口气道:“老衲自当尽心,然世间一切皆有缘法,公子也无需太过执念。”
蓝轩回到紫禁城的时候,毓坤已在乾清宫中等着他。
今日她这么兴师动众查了这么一圈,早晚也会叫蓝轩知道,既如此,心中的疑问还不如叫他亲自来解答。
如今她是皇帝,也不必像做太子时那般处处受拘束,怎么说蓝轩也不会再像从前那样,登时同她翻脸。
这么想着,毓坤便有了底气。她倒很想知道,他究竟还瞒着她什么事。
然西暖阁中,待毓坤今日探究出的前情一一复原,目光灼灼地望着他,蓝轩的表情却无讶异。
没有惊讶,也没有否认,那便代表着,她的猜测落到了实处。
望着蓝轩,毓坤道:“所以你当年,究竟有没有找到那艘装军械的船?”
毓坤原以为蓝轩不会很快作答,却听他低声道:“既是找到了,也是没有找到。”
讶异抬眸,毓坤道:“此话怎讲?”
蓝轩道:“既然叫陛下查着了,臣也不隐瞒。”
“当年臣确实曾得知,那艘载有兵部所失军械的船,是停在东南沿海某处港口,然而待臣赶往霞浦时,那艘船已驶入了东海,所以终究未能亲眼所见。”
“后来臣也曾将此事奏报于先帝,但因那船终无所踪,此事依旧是一桩悬案。”
毓坤道:“所以你看《东洋海国志》,是为了寻那艘船?”
蓝轩许久后方道:“是。”
说这话时,他垂在身侧的手,用力攥了起来。
毓坤在心中想,那艘船既驶入了东海,又七年都不见影儿,恐怕是沉了。
也好在是沉了,那些军械既未叫乱党所得,也没叫倭寇掳了去,所以之后神机营才能那样迅速地剿灭了倭寇。
想到这儿,她不由宽慰道:“找不到也无妨,如今清楚明了,当年所谓萧仪谋反乃是一桩冤案,即便没有物证,朕仍旧可以替你,替 毓坤失望而归的时候,半个时辰前离开隆福寺的慧心已出了永定门。蓝轩将州府需勘察的路引给了他,郑重道:“此去一路艰辛,法师务必保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