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层接递卸,虚实相参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湖广上下都盯着朱希忠,岷王府发生的事,自然第一时间便为人所知。

  哪怕心中有所准备,也被震骇得不轻。

  那可是亲王!

  竟然就这样自作主张,轻飘飘杀了!

  简直是胆大包天,肆行无忌!

  擅杀亲王,罪莫大焉。

  即便是借着谋逆大案的名头,便宜行事,也踩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今天敢擅杀亲王,明天敢做什么都不敢想!

  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三司官吏、王府属官、宗室藩王,喊打喊杀,弹劾朱希忠的奏疏如江河入海一般,汇拢京城。

  ……

  七月十九,时值处暑,北斗七星斗柄直指西南。

  意味着酷热难熬的天气,只剩下最后一段时间。

  湖广的奏疏,到了通政司,如泥牛入海,没掀起任何波澜。

  按说亲王受诛这种大事,必然要引起一阵朝局震荡,唇枪舌剑。

  奈何,皇帝近日有别的要事,无暇处置,自然也没功夫将其下部议、廷议。

  只好贴心地将奏疏从通政司取入万寿宫,准备容后再议。

  倒不是偷懒,而是真的脱不开身——皇帝近日,期末考试。

  皇帝秋讲是八月十二日再开,两京一省的考成,也在八月十二开始。

  如今眼见就快到八月了,所谓“上行下效”,为了起好皇帝的模范带头作用,也为了在新课开始前温故知新。

  皇帝率先进行了学业的考成,时间就定在今日。

  为此,连廷议都停了。

  而作为文坛盟主的王世贞,人坐在文华殿,一脸状况之外。

  刚入京就被请到此处,整一个一头雾水。

  怎么皇帝的学业,还有考成?

  这就罢了,想演戏就自娱自乐便是,合着叫他王世贞入京,就是为这种事背书?

  王世贞心中的抵触之心,不免又强烈了几分。

  他早先就接到皇帝复起自己的诏书,心情就颇为复杂。

  换做以往,他必然因皇帝赏识而喜不自胜,欲建金石之功,成不朽之业。

  可自从父亲王忬惨遭世宗皇帝诛杀后,王世贞建功立业的热情陡然直降,宁愿“日坐弇园,与花事周旋”。

  虽说穆宗皇帝替父平反,沉冤昭雪,但这份青年热血,却是再回不来了。

  于是,在丁忧结束后,王世贞便怀着这种敷衍排斥的心理,一边感慨“往年先君子难,不能从死,而又轻出”,一边磨磨蹭蹭缓行入京。

  孰料,方一入京,司礼监亲自来请他,言说今日皇帝学业考成,请他前去观礼。

  入宫后,他刚听太监说完原委,就已经被按在文华殿坐席上,轻易动弹不得。

  考校在文华殿后殿内举行——太子主要学习地点在东偏殿,皇帝则是在后殿。

  所谓垂衮御经筵,宵衣勤政殿,皇帝今日身着衮服,缓缓入殿。

  两宫、经筵官、日讲官、翰林学士、乃至特别邀请的文坛宗师王世贞,齐聚文华殿,见证皇帝的学业进度。

  王世贞环顾四周,只见两宫太后居于上首,凤衣金章,敛容沉静。

  高仪领经筵官居左,张居正领日讲官居右。

  两位阁臣着蟒衣一袭,其后讲官均是大红织金罗衣,庄然肃穆。

  中书舍人郑宗学、翰林学士沈鲤,则是坐在侧面,手持纸笔,封皮赫然是起居注,正伏案奋笔疾书。

  起居注!?

  王世贞惊了,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有生之年,竟然还能看到起居注这等尊礼复古的东西。

  由太祖皇帝至宣宗皇帝,尚且还有“左右史臣之所记”或“兰台记注之文”。

  但宣宗以后,就再也没了左右史臣的身影。

  也即是廖道南所言的,“自宣德后,相权重,史职轻,而起居注寝废矣。”

  明宪宗时,卢玑上书,援引古制,希望皇帝能够恢复起居注。

  宪宗面上答应的好“命有司知之”,结果一不安排官职,二不调拨人手,礼部问起,他就说“缓议”。

  如今竟然恢复了起居注!?

  他曾作科举制度史《科试考》、谥法史《谥法》与《谥法通纪》、宦官史《中官考》、兵制史《兵制考》等等,可谓狂热史学爱好者。

  见此情境哪能不动容——哪位贤臣尊礼复古,拨乱反正!

  这倒是给了王世贞一个惊喜。

  不过,在皇帝考成学业时记录……这阵仗,是真不怕皇帝应对不当,露了难堪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