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获得真相第2/3段
之后女帝继位,马阎被提拔,接替王震为新督公,大概是这个时间线。
薛暄点头,平静说道:
“当年,王震势力颇大,我父上任大理寺少卿时,王震命人送礼物来拉拢,我父师从董太师,与宫中宦官素来不睦,便谢绝了。
且说了一些难听的话,因此得罪了王震。”
“而那时,周丞执掌都察院,与王公公走得很近……周丞或是为了讨好王公公,才如此。起码,当时我父是这样以为的。”
派系斗争……赵都安摇了摇头,明白了原因:
“然后呢?”
薛暄说道:
“见我父死活不松口,周丞便又去联合刑部,一起向大理寺施压,时间久了,我父也有些承受不住,于是他手下一个评事官便献策,说实在不行,可以将案子呈送先帝,由先帝定夺。”
剧情接上了!
三人竖起耳朵,卷宗上,曾简略提及此事,但语焉不详。
薛暄继续说道:
“可案子呈送上去后,因三司口径不一,先帝也不知该如何定夺,便单独寻了都察院一名姓潘的老御史,命他重新调查这件命案。”
“让都察院的人查?”张晗惊讶。
赵都安瞥了他一眼,淡淡道:
“先帝既这样安排,说明这个潘御史肯定与周丞不是一路人。”
就像吕梁也是御史,但与顶头上司袁立却完全属于两个派系,这种事很正常。
薛暄闻言,点头道:
“的确如此,潘御史并非周丞的人,而他仔细调查后,发现案子的确判错了,杨安长期久病不愈,岳氏的确请了邻居郝氏,寻了术士沈荣救治,但并未下毒。
至于通奸之事,纯属捏造,那杨安只是正常病死。潘御史禀告先帝,先帝见事实清楚,便大笔一挥,做出判决,释放被抓的岳氏几人,诬告者下狱。”
案子澄清了?三人先是惊讶,继而,是更深的疑惑。
海棠好奇:
“案子既已查清,尘埃落定,为何又起波澜?”
薛暄沉默了下,说道:
“因为王震出手干预了。”
当年的诏衙督公?
下场了?
赵都安挑眉,心说这案子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薛暄说道:
“王震派人干预后,很快的,案子整个反转,负责查案的潘御史被打成了欺君罔上,而已被释放的岳氏四人,也再次改了口供。
王震给出的说法,是我父收受贿赂,加之与术士沈荣都是武陵人,有同乡之实,故而徇私枉法,予以包庇,潘御史也参与其中,与大理寺一应官员一同蒙蔽先帝。”
“王震汇报先帝后,先帝震怒,下令将我父,潘御史等一众涉案官员下狱,交由都察院审理。
可想而知,掌管都察院的周丞会审出个什么结果。
我父等人入了都察院的‘台狱’后,遭到严刑逼供,不少人不堪刑罚,按照周丞他们的意思攀咬,牵连出的人越来越多……
至于最后的结果,几位大人也都知道了。
我父身死,潘御史充军流放,也死在了路上。”
房间中微微安静了下。
薛暄说完了更详细版本的案情,但三人却愈发疑惑。
无论是潘御史莫名其妙成了欺君罔上,还是已经出狱的岳氏四人,突兀认罪。
显而易见,都是那位王公公的手笔,屈打成招,栽赃陷害,手段简直不要太简单。
赵都安眯起眼睛,说道:
“你的意思是,这一切都是因为王震?因为伱父亲得罪过这位王公公,所以,王公公便借助这起案子,联合周丞,一起陷害了你父亲?”
张晗与海棠也微微皱眉。
都觉得这个说法,倒也能说得通,可是总觉得有点牵强。
毕竟当年的薛琳也并非简单人物,他背后有以董太师为首的一群文人。
连女儿都与董家定了亲,王公公哪怕权倾朝野,但就为了这点事,就插手陷害?
薛暄似乎也看出了他们的想法,这位躲在东城陋巷教书的女先生忽然自嘲一笑:
“当初,我也以为是这样,后来才知道另有隐情。”
震给出的说法,是我父收受贿赂,加之与术士沈荣都是武陵人,有同乡之实,故而徇私枉法,予以包庇,潘御史也参与其中,与大理寺一应官员一同蒙蔽先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