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亩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二,免役之法……”

  “其三,分田之法……”

  这位略有些文弱的读书人,一条条策略抛出。

  每丢出一条,在场的年轻学士们脸色就变化一分。

  精通财税,逢人便笑的郭解元坐直了身体,飞快在心中默算贷利。

  门阀士族出身,贵公子气度的王猷脸色发沉,却是一言不发,只是嘴唇紧抿。

  其余学士,也是面色各异。

  有的惊异,有的赞叹,有的沉凝,有的面露担忧……

  却无人注意到。

  角落里,捧着纸笔偷听的赵都安表情逐渐变得古怪起来。

  这十策,虽有许多细微差异,但这隐隐的熟悉感是怎么回事?

  赵都安皱眉思索,久远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

  青黄不接,分两税……

  等等!

  赵都安呼吸一窒,他想起来了!

  怪不得这样熟悉,什么“春秋两税”法,分明不就是改了名字的“青苗法”么?

  还有丈量土地,划分上中下三等的……虽有不同,但不也是均田法的变种么?

  赵都安越听越耳熟。

  对方这些策略,好几条,都与他熟悉的宋代王安石变法相近。

  不过,相比于王安石那套,韩粥的策略,虽有几条相似,但在具体细节阐述上,却要温和许多。

  且尤其强调:

  “务必徐徐图之,且任用贤才。”

  显然,这位第一才子心中也清楚,所提出的部分策略存在弊病。

  若操之过急,或用人不对,哪怕成功扭转大虞的财政危机,但留下的坑,也不会小。

  “嘶……玩这么大?”赵都安轻轻摇头。

  任何未曾经过验证的策略,都没人知道具体的结果。

  所以,这十条策略,纸面上,的确对扭转朝廷危机有极大功效,这应该也是董太师提及的原因。

  韩粥这人,也的确不简单,以区区翰林编修之职,能搞出这十策来,足见智慧。

  可惜……赵都安轻轻摇头,知道这套法度,本质乃是搜刮天下财富入国库。

  违背客观规律,只怕难成。

  手中毛笔,先在纸上依次写下韩粥十策的名字,然后,在“春秋两税”和“分田法”后打了个x。

  也在科举改良法等几条策略后打了个对号,这几条倒可采纳。

  然后,他又翻了一页纸,懒得再听。

  而是刷刷刷,在纸上先写了“一条鞭法”四个字,之后想了想,又划去。

  抄都抄了,索性一步到位,他另起一行,写下“摊丁入亩”四字。

  而就在赵都安回忆相关内容的同时。

  董太师等人,也针对韩粥十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显然,这份奏疏造成的轰动颇为不小。

  韩粥凭借此奏疏,也坐实了修文馆中第一青年学士的位子。

  只是女帝始终一言不发,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董太师也深知这方法虽有效,但弊端也不少,干脆放任学士们议论,群策群力,共同商讨。

  时间在讨论中流逝的极快。

  董太师看了眼沙漏,惊觉已经快到中午,轻轻拍了拍桌案,众人也都朝他看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