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衡阳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欧洲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王船山的着作对世界历史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王夫之在岳麓书院曾经讲学几年,后世的胡林翼、曾国藩、左宗棠以及再后来的一代伟人后他的同学,要么是岳麓书院的学子如曾国藩、伟人,要么是师从王夫之的思想体系,传承了他的哲学、治学理念,历史观,社会观,后续的湖湘子弟发展他的思想学说形成了船山学派,是形成辛亥革命思想启蒙的发源基石,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借用了很多王夫之的思想学说,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很多日本军人都认为是衡阳王夫之开启了日本的近代思想启蒙,都自认是船山弟子。

  王夫之是神童,三岁开始读书,十七岁不到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如果不是张献忠进攻湖广,阻断去京师的道路,他可能会是大明历史上最年轻的进士之一。大明亡国,满清入关,他到处奔走组织反清义军,到广西投奔南明永历帝,做过中书行人,就是皇帝的秘书。可惜南明朝廷一直内斗,王夫之看不惯,就弹劾这些诬陷他人的奸佞,但是这些人都是结党营私的,他一个人无力回天,还差一点让他送命,最后只能无奈的逃回衡阳,同时清军又在到处抓捕他,东躲西藏的他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他对国家民族的忠心不改,继续奔走,一直到南明也亡了,闭门着述,誓死不剃头,保持大明的衣装到死,清贫自守,着书的纸、墨都是朋友接济的,饿死不当满清的官。在学术上他是伟岸的丰碑,在气节上,在做为一个人的底限上他是一道闪电,照亮了几百年的黑暗,一直照到他的船山传人推翻了满清,成就了崭新的国家。

  李天在后世是一个标准的理工男,让他研究一下技术行,让他总结思想理论是赶鸭子上架,难为人了,但是他知道王夫之是这么个牛人,坚信王夫之可以帮助华夏建立一个正确的,并且能匹配社会制度变革的思想体系。前些年是因为王夫之太小,再一个是李天只记得是在湖南的衡阳,具体是不是现在也叫王夫之都说不准。这个时代如果不是朋友,很少有人能知道什么字啊号啊什么的,所以找个人是很难的。

  陈奇瑜亲自带着礼物去了雁南峰下王家,找到了王夫之的父亲王朝聘,你还别说这陈奇瑜和王朝聘还真认识,同在大明朝廷当过最末流的小官,都是看不上东林党的腐败做法的有想法的人,两人一谈就谈到了一起。王朝聘也是非常耿直的人,曾经得罪内阁首辅奸臣温体仁,当着内阁的面撕毁了举荐书,愤而离京,发誓再也不做降低人格的官,带着王夫之的哥哥回了老家。

  陈奇瑜把华夏的历史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以及华夏的政策做法,和现在的的疆域和科技发展,王朝聘激动万分,一天也不能等了,让陈奇瑜马上派人送他去台湾,他要好好看看华夏的发展成就。两人说到现在连王夫之的名字都没有提,陈奇瑜说立刻安排,不过要让他们全家人都去台北,还有就是华夏监国宁远伯李天,点名要王夫之去台北上学,王朝聘惊讶不已,这小子有这么大名声了?连伯爷都听过他的名字?不过管不了这么多了,先去台湾吧!

  这王朝聘是一个急性子,第二天就上了华记的内河快速舰从衡阳沿着湘江直下洞庭湖,再进入长江顺流而下出了长江口,换乘海军的快速舰,这家伙把王朝聘震惊的外焦里嫩的,之后的震惊一个接一个,后来王朝聘都麻木了,十二月十五日到达台北,李天亲自到淡水港迎接王朝聘一家,当然也是要看看王夫之这个大拿是什么样子。

  李天接到了人,王夫之和李天见了面,两人在见面的一瞬间就互相认可了,结果是皆大欢喜。第二天王夫之就开始从他想学的学校开始学起。任何小学、中学、大学、讲武堂、军政学院、技术学院、医学院、建筑学院、教育学院,科学院,只要是他想学的,随便选!结果王夫之这个牛人一下选了三个学校同时上,中学、讲武堂、军政学院,好巧不巧的是在讲武堂和李定国刚好一个班,两人年龄相仿,性格各异,但是却成了好朋友,李定国成了王夫之的向导和保镖,王夫之成了李家的又一个编外成员,和方以智也是打成了一片。

  李天踏实了,一个民族可以暂时没有科技,没有贸易,没有发达的经济,但是一定要有思想和灵魂,不会思考,不能不断提升民族思想体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最终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默默无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