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农事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二月初五,第一批并州流民离开邵园、潘园,前往宜阳。

  他们大概要花三天时间才能抵达云中坞,然后接受军管,陆陆续续展开春播工作。

  邵勋没有和他们一起走,而是先一步快马返回了云中坞。

  几天时间没来,台地南侧的山坡下,已经竖起了一道木栅栏。

  幢主金三挎刀持弓,威风凛凛,指指点点。

  十几岁的少年已经颇有派头了,普遍比他大了至少十岁的洛阳苦力兵们毕恭毕敬,不一会儿就分派了几个人,带着小旗,藏到旁边的林木之中。

  这是在布暗哨和游动哨呢,用小旗定期联络,一旦失联,银枪军士卒立刻集结起来,做好战斗准备。

  如果贼人大至,全寨撞钟。

  庄客里的男丁立刻动员起来,上城头厮杀。

  健妇则充当辅兵,搬运伤员及各类守城器具。

  小孩也不会闲着,他们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送水送饭、照顾伤员、运输箭矢伤药等等。

  总之,全民上阵,不会有人闲着。

  邵勋远远下马,沿着渠谷水静静走着,默默看着。

  这条洛水支流的两岸还是有平整田地的,这会已经有人在春耕了。都是原来贼匪们的家人,辛苦又麻木地耕作着农田,机械地活着。

  贼匪过得并不容易。这个世道,他们也就只能抢抢百姓或小股商队,所得有限,终究还是得靠种地养活自己。

  “邵师。”金三很快得到通报,飞奔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两名憨厚老实的中年人——都是错觉,贼匪不可能老实。

  “此何人?”邵勋指了指他身后之人。

  “李鱼、邱大,我委任的里贤,一人管五十户。”金三回答道。

  邑、里都是基层组织,被整体移植到坞堡里了。

  时人都是这么做的。庾衮在禹山坞时,使“邑推其长”、“里推其贤”,将坞民堡户划分为一个個管理单位,因此“号令不二,上下有礼,少长有仪”。

  “可曾种过地?”邵勋看向两位里贤,问道。

  “种过。”

  邵勋点了点头,然后带着他们沿着渠谷水行走。

  “这些水渠都是你们挖的吧?”他指着那些弯弯曲曲、歪七扭八的灌溉水渠,问道。

  “是。”

  “种的是粟?”

  “正是。”

  “有没有种过小麦?”

  “只种过两回。”

  “春播还是秋播?”

  “一次春播,一次秋播。”

  “为什么不种了?”

  “没那么多水渠。”

  邵勋明白了。

  其实是没那么多粮食,支持他们延长现有的灌溉水渠,说白了还是穷,没法一次性投入巨大的资源,把基础设施整好了,哪怕未来可见的收益更高。

  “秋播之后,来年五月收麦,收完你们种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种了些杂粮,各种都有,下雪前收了。”

  “那一年日子宽松多了吧?”

  “是。”

  邵勋看着蜿蜒向北的渠谷水,心中有了决定。

  如果说此时小麦的种植面积只有一分的话,到南北朝时慢慢变成了二三分,到唐代变成了四五分,唐末五代十国已经变成了七八分。

  老百姓为何如此狂热地要种植小麦?

  一个是此时小麦的亩产比粟高,现有的灌溉水渠,说白了还是穷,没法一次性投入巨大的资源,把基础设施整好了,哪怕未来可见的收益更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