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分歧留待日后看第2/3段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百工百业,各安其道吗?”吕不韦面色复杂的看着这个二公子,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无奈。欣慰于有人认同他的想法,要对秦国治国之道动手,可无奈也是无奈于吕氏春秋终究不会被悉数采纳。
“公子既然亦不认同商君之法,又为何还要等待呢?”
乔松皱了皱眉,心道何必如此着急呢?可看到吕不韦那满头的白发,却突然释然了。
是啊,吕不韦不是乔松。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权相,已经垂垂老矣,再让他等下去,或许也看不到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的一天了。
想到这里,乔松叹息一声:“文信侯,当知变法之艰难。但凡变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坚持不懈方能见效。商君之法在大秦已有百余年,涉及方方面面。一旦变法,国朝必然动荡。
而此时正是七国乱战末尾,我大秦正当一鼓作气,混一宇内才是。
故此,此诚非变法之机。”
吕不韦摇了摇头:“公子此言差矣。当今秦国,并未做好统一天下之准备。不妨先变法,然后再一统天下,如此方才稳妥。”
这便是吕不韦和秦王嬴政的第二个分歧了,吕不韦认为此时统一天下为时尚早。而在他看来,嬴政这个年轻的君王却早已等待不及了。
然而,吕不韦只图制霸诸侯,只想着稳一些,再稳一些,却未敢想过如今就能再进一步。
“文信侯,时不我待啊。
我秦国历经数代先君之努力,方有今日之盛况。如今,我大秦兵锋已至东郡,将三晋分割使其不能首尾相顾。昔日之大魏,劲韩已成苟延残喘之势,旦夕可灭;燕国乃是边陲小国,破之易如反掌;可虑者唯有赵楚齐三国而已。
然凶悍如赵国,也被武安君于长平一战打断脊梁。乔松此次游学赵国,发现赵国军中年龄逐渐降低,可断定赵国虽可逞一时凶威,但已后继无力;楚国浩大,但楚王昏庸,人心不齐,乃是破楚之良机;齐国富甲天下,本可成为我大秦之劲敌,然当今齐王以侍秦为荣。
当此之时,天时已至,岂可辜负?
倘若六国再出不世出之大才,收拾山河以抗我秦国,我秦国恐怕悔之晚矣。”
这就好比一场决斗的最后关头,秦国这位剑客虽身患重伤,但已取得了巨大优势,六国这位剑客已剩下最后一口气,只需一剑,六国就完了。可这个时候,吕不韦非要让秦国停下来,先治一下伤。
用后世教员的看法来说便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公子,大秦国力有限,贸然对上六国,恐难以鲸吞天下啊。”
在这个问题上,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但历史已经证明,大秦在始皇帝的领导下,确实混一宇内。所以,这对于乔松来说,就是开卷考试,答案已经摆在了眼前。
可吕不韦不同,当世任何一人都不同,他们没有乔松的挂,自然不知道。
因此,乔松只能试图从各个方面来说服吕不韦。然吕不韦执掌秦国多年,对秦国的了解可以说是烂熟于心,在他看来,秦国的确没有做好准备。
二人谁也无法说服谁,弄得乔松没有一点儿办法,他总不能掏出一本史记啪的一下摔在吕不韦脸上,让这老家伙好好看看吧!
两人争着争着,竟不顾身份了,二人均是脸红脖子粗的模样,一个比一个声音高,仿佛在道理上压不倒对方,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一样。
别看乔松年反掌;可虑者唯有赵楚齐三国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