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天回,医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900余枚包含医学内容的简牍中,6次出现“敝昔曰”的字样。

  经过专家的研究和论证,发现“敝昔”就是扁鹊,就是“扁鹊”的通假字。

  古时医者多任职郎中、大夫,头戴鷩冕,所以“鷩鹊”就成为了良医的代称。

  山东所发现的东汉画像砖《扁鹊行医图》中,扁鹊便是如此形象。

  “敝昔”为“鷩鹊”的省写,或许因为“鷩”字太复杂,后来人们便以音近的“扁”字来替代。经过专家论证,基本可以确定天回医简中的“敝昔”,指的就是历史上的扁鹊。

  而这6处“敝昔曰”,或是为了强调医简的所有者为扁鹊学派的传人。医简内容中所记载的“五色脉诊”,正是扁鹊所创的医法,这奠定了后世中医脉诊学的理论基石。

  而医简中所述的“五色脉诊”也正是扁鹊所创,是后世公认的中医脉诊学的理论基石。

  这些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医马书》、《经脉书》等8部医书,内容涉及经络、脏腑、针灸、汤药等医学知识领域,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医脉诊原理,开创了望闻问切、辨病论治之先河。

  这是现今为止,出土的医书中,最为古老者。

  中国人对于修史与考证的变态执着,让老外大为震惊,几千年前的东西了,专家试用之后发现,里面的方药到现在都还能用!

  而在李介宾的眼里,这些经文还有其他的深刻意义与价值。

  2万余字,不过盏茶功夫就看完了,李介宾的酒也彻底醒了。

  陆言在一旁冷敷着自己的小脑袋瓜,磨着牙很想上去咬阿宾两口,这小子,咋那么毛糙呢。

  不过看着李介宾安安静静的坐在地上抱着手机认真看的样子,居然觉得这场景多了几分肃穆庄严。

  “那么快就看完了?”陆言看着李介宾起身,“听我那个朋友说,他们整理了十年呢。”

  “这些东西出土的时候在水里泡着,需要用专业手法复原,而且散乱无序,还需要整理,里面的字体也不统一,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竹书用语中还不乏齐地方言......”李介宾这个时候大脑高度兴奋,随口解释道。

  《天回医简》是成都地铁3号线出土的,简书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残缺散乱已十分严重。

  整理组结合竹简形制、堆叠状况、字体差异、简文内容等,并摹仿古人制作简书流程,用3年时间解决竹简编联、释文等重点难点问题,经整理拼接后,得到930支医简,2万余汉字,兼见篆隶、古隶及隶书,可见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书,而非下葬时一次抄录。

  900多根竹简,区区2万多字,古代记录条件的匮乏可见一斑,很多书籍直到唐宋之后才能大规模刊行传播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个给我传一份。”李介宾对陆言说,语气有点僵硬,如果是平时可能会问一句可不可以,只是这次,他似乎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陆言笑了笑,“当然可以,都是你的。”

  那边李介宾已经把文件发过去了,然后拿起自己的手机接收,发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残缺散乱已十分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