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召邦会成都一邦政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罢顾祖禹所言,黄义明道:听先生所言,顿开茅舍。乐山城原设有痒序之教,具体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男学由唐代大儒李翱(772—836年)的二十四代孙李直学执教,女学由拙未婚妻朱云霞公主具体负责,童子学由拙养子、扬州八日之役战死的刘肇基将军之子、现年六岁的刘宏业承担。我当即日派人通知他们速来成都另设痒序,原地则留分校,请他们另行择人执教。只是先生经纶若此,不知能否出任成都城长,以具体策划蜀都恢复与新建诸事?

  顾祖禹回答道:元帅所要建立的“古蜀地大同邦”,不只是元帅心愿,也是顾某素愿。元帅有令,敢不从命,只是学浅识薄,尚难当重任。

  黄义明道:先生不必过谦。除成都城长当委前辈担任之外,乐山、重庆二城,目前也缺城长,不知先生能否举荐一二贤者充任?

  顾祖禹道:前明万历朝有官薛文周,素称“天下廉吏第一”。时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为县令,处处据百姓所需施政,受到交相称赞。离任时,当地百姓为表感激之心,争先赠送家乡特产,薛文周一介不取。后调往号称难治的掖县(今莱州市)为县令,仍能实地调查百姓苦楚施政,让百姓直接投书于己,不需经胥吏之手。断案时,他继承了子路“片言可以折狱”的精神,公正严明,颇得受案双方的认可。当地驿站为了搜刮民财,辄收取过往马帮费用,薛文周上任后,令行废止。当地驻军扰民,并勒索地方官吏输送粮食,稍有不顺,就以兵变恐吓。薛文周单骑入营,呵斥士兵们的不法行为,士兵从此不敢扰民。晚明杂税甚多,历任掖县官员为了彰显政绩,每每多缴税以媚上。唯独薛文周多次上疏上司,指出掖县多灾求减税。布政司见疏,派人下实地考察,发现薛言不虚,充许减少掖县赋税,救活诸多百姓。薛文周死,又有其子薛承父为掖县县令五年。其誓承父志,未取民间私毫好处,每天过着水浆拌饭的清淡生活。他曾对友人说:我别无所长,惟在一介不取上,无愧于心。其初上任时,他吏均拖家带口,唯独薛承父只带一老仆,两人日食米两升,余粮均救济掖县孤老。其住处夜不闭户,与他人云他:孑然一身,仅一方县印、几卷诗书,不怕盗贼窃物。入冬,其少棉袄,因寒身抖。时有当地致仕还乡友人赵焕得知后,派人送上棉衣,坚拒。其云:我立誓不拿掖县百姓一物,受先生赠物,便是败誓。明亡,薛承父去职,现隐成都乡间。元帅如缺乐山城长,何不荐其就职,必能胜任。

  黄义明谢过顾祖禹推荐,又问道:乐山城长既有,不知何人可任重庆城长,亦望先生推荐一二。

  顾祖禹又道:现与薛承父比邻而居的林万端,亦明亡后流落乡间的前朝直臣。其曾为某县令,荒年,村民无粮,县仓有粮。乡民集聚,欲抢县粮库。林万端道:尔等擅抢粮库,必是死罪。不如我开仓分粮,担罪于一身,尔等排队领取。待我入狱后,尔等善待我家属即可。众乡民称诺。林万端后因开仓济贫,果入狱,乡民承诺共养其家属。待其出狱,乡民们出乡十里迎接,以谢其活命之恩。明亡,林万端流落乡间。其直若此,必能当好重庆城长。

  黄义明谢过顾祖禹推荐,便与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吴免冠、计子善一行随同顾祖禹,前往成都乡间寻访薛承父与林万端二人,两人谦让了一番,在黄义明“士人为天下先”道理的劝说下,各自同意出任乐山与重庆的城长。这样黄义明在一日之间,解决了成都、乐山、重庆三城的城长人选问题。剩下来的问题,便是考虑如何剿灭姚黄贼残部武大定与黄龙的势力,统一古蜀全地了。

  2023年9月25日校审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