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李适之拜太子太师,封宋国公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适之向李隆基回答。表达不轻易再干涉政务。

  “卿不在门下省,总有人要继承大任,总不能让诏令没有人审核吧?卿推荐几个人,我会好好考虑考虑!”

  李隆基一定要李适之推荐继承左相的人选。

  “从集贤院事务上,能看出工部尚书的博学与威望;从吏部大案与广运潭集会上,可以看到刑部尚书的刚正和统筹;从治军治河南尹上,能看出礼部尚书的文韬武略俱全;从灭突厥的功绩上,能看出御史大夫的果断与坚决。臣为陛下推荐这几位,谁更适合,还要让陛下判断。当然,这只是臣的刍荛之见,或许陛下心中还有房谋杜断那样的名臣。”

  按照李瑄的提示,李适之举例论证,告诉李隆基。

  工部尚书、集贤院大学士陈希烈。一直在集贤院,勤勤恳恳支持日常事务十几年,深得李隆基信任。

  礼部尚书,裴宽。刚从范阳节度使任上回来,李隆基认为裴宽有“九龄风度”,非常欣赏裴宽的品德和能力。

  御史大夫,王忠嗣。仅仅在天宝年间,先击奚、契丹,三战三捷;再击突厥右厢;去年击破突厥左厢,覆灭突厥。这种功勋盛唐第一,无与伦比。

  韦坚更不用说,是李隆基最近最得宠的人。

  虽然只列举这四个人,但李瑄早就猜透李隆基的心思。

  “卿所列皆为宰相之才,然回纥新立,忠嗣需要坐镇北境;裴尚书差些火候;陈尚书虽然博学,但在治国经验和治吏经验上欠缺;其余朝廷诸公,比他们皆差一筹。”

  李隆基想了想,向李适之回答到。

  “圣人英明!”

  李适之向李隆基拜礼的时候,将心放下。

  “我觉得七郎可为上将,卿觉得如何啊?”

  李隆基郑重向李适之说道。

  “父亲不会不解儿子,臣也认为七郎有上将的才能。”

  李适之没有虚伪的推脱。

  “朕相信这是文武百官可以看到的。可皇甫将军怎么安排呢?”

  李隆基又询问李适之的意见。

  皇甫惟明久经沙场,只有今年一场败仗。

  不能因此就剥夺其官职,那样会寒边将的心。

  况李瑄在积石军立功,离不开皇甫惟明的支持,所以李隆基想善待他。以后还可以再启用为上将。

  “臣离开后,不仅多出左相的位置,还空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本就是为文武双全的人准备。”

  李适之意有所指地答复李隆基。

  皇甫惟明有十几年文官经历,最高任司农卿。

  又是大唐少数出使过吐蕃的将领。

  “这样的话,就没什么好议论了。”

  李隆基让李适之来案前,并抓住李适之的手说道:“三郎养好身体,以后可再辅佐我。”

  “臣只要身体无恙,哪怕是当太守也要为国效力。如果还是糊涂,成为县令,亦是愧对百姓。”

  李适之说话的时候眼睛通红,泪流不止。

  “即使养病,也当有尊位!”

  李隆基感慨地说一句。

  随后,邀李适之一起就食。

  完罢,李隆基令羽林军驾车,将李适之送回左相府。

  下午时,召李林甫入宫,商议枢机。

  “现在国家只剩下伱了,你心中有没有像李县公一样的人才。”

  李隆基问李林甫。

  李适之辞去所有职事官,使职差谴,散官,勋。但李适之爵位是县公,此爵位伴随至死,然后削一级,由李霅继承。

  “工部陈尚书是为人才!”

  李林甫上午时都想好了,如果圣人让他推荐,他就推荐威望足的陈希烈。不论是否可成。

  在李林甫心里,陈希烈性情谦柔,容易控制。以陈希烈为相,一定能重回他和牛仙客一起执政的时代。

  “李县公向我推荐四个大臣,其中也包括陈尚书。但我认为陈尚书不是最合适的。”

  李隆基微微摇头,向李林甫问:“右相觉得刑部余朝廷诸公,比他们皆差一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