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安禄山拜杨玉环为母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安禄山在心中打起小九九,他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一个绝佳的主意。

  此事过去后,李隆基见李瑄还在案前直立,问:“李将军,还有什么事情吗?”

  其他臣子也好奇李瑄有什么要禀告。

  但李瑄接下来的话,让所有大臣心惊胆战。

  包括大殿最后面,平时一言不发,门荫入仕的摸鱼官吏,也皆神情一振。

  “启奏圣人,再过几日,就是前太子的祭日。臣认为前太子虽有大错,但在九泉之下一定醒悟悔恨,臣有一建议,请陛下准许!”

  李瑄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而后郑重向李隆基一拜。

  大臣们显然被这一幕镇住,舌挢不下。

  谁都知道,太子瑛已成朝堂上的禁忌,即便有关于他的事,也会被臣子们刻意绕过去。

  开元有一個状元,就因为叫李琚,本来前途一片光明,当光王李琚随着李瑛被赐死后,状元李琚被贬成书令史,一直到现在。

  李林甫嘴角露出微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终究是年轻,这是找死啊!

  他已经在想象李隆基勃然大怒,对李瑄革职查办。

  “李将军请讲!”

  李隆基并未发怒,面色严肃,微微抬手。

  这让李林甫和文武百官大跌眼镜。

  “臣建议在宫外筑思子台,纪念太子,前光王,前鄂王。由此表明陛下宽恕他们,也不失为慈父!”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准许!由李将军任思子台监使,李监为思子台副监使,务必在半年内完成!”

  在李瑄话语落,李隆基就立刻同意。

  有的时候,天下幽幽之口肯定堵不住,但不明真相的民间百姓会认为李隆基心胸宽广,圣泽无量,儿子谋反,没几年就被宽恕。

  这也是李隆基同意李瑄提出建筑思子台的原因。

  还有就是,因为李瑄,李隆基的心结一下解开。

  他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知道建立思子台对身前和身后,都有巨大好处。

  “臣遵旨!”

  “臣遵旨!”

  李瑄和刚升任将作监不久的李岫一起领命。

  很明显,李瑄思子台监使的职位就是挂职的,为了标榜李瑄对思子台建设的重要性。

  真正的工作,由将作监去做,完成得好,连李瑄一起夸奖。做得不好,也不会训斥李瑄。

  因为李瑄那时一定在边疆。

  思子台监使,是一个临时的使职,等思子台完成后,就会撤除。

  “退朝!”

  当监礼官的声音响起后,诸臣才反应过来。

  李瑄连这样的密事都能与李隆基讨论,圣人对李瑄的信任,差不多跟高力士一样了。

  臣子们望着李瑄,感觉到李瑄的城府极深,不似少年。

  李林甫则如芒在背。

  纵使他口有蜜,腹有剑,纵使他有罗钳吉网,面对李瑄也束手无策。

  “暂时扳不倒你,就先把你的党羽全部剪除,我一定把火势蔓延到李适之身上,让你感觉到炙热。”

  李林甫在心中暗暗想道。

  退朝的时候,韦坚想借机跟李瑄说些什么,李瑄却以圣人有诏推脱。

  李隆基确实召他和安禄山入偏殿,让高力士作陪,二人认识一番。

  这一幕李瑄很熟悉。

  历史上拿下石堡城的哥舒翰,被李隆基这样安排一番。

  当时,安禄山也想和哥舒翰结识,就说:“我母亲是突厥人,父亲是胡人;您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血脉如此亲近,以后要更亲近一些。”

  但哥舒翰可能是《春秋》读多了,想要卖弄一些典故,回道:“谚言‘狐向窟嗥,不祥’,以忘本也。兄既见爱,敢不尽心。”

  用的是“狐死首丘”的“反向”典故,意指追溯同源头,思念家乡,不忘根本。

  但安禄山明显没有会意,以为哥舒翰讥讽他为杂胡,大骂哥舒翰:“突厥种尔敢。”

  这使得哥舒翰差点要与安禄山真男人大战,幸好有高力士阻拦。
<夸奖。做得不好,也不会训斥李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