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水调歌头,杨玉环的眼泪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曲子之妙,恍见李太白诗歌。”

  “天水王独领风骚….”

  文人才子争相夸赞李瑄。他们对李瑄没有那么大的政治敌意。

  不像某些大臣“言不由衷”。

  “天水王乃千年一遇的英杰。”

  杜甫对李瑄的曲子佩服不已。他很早就钦佩李瑄就惩治豪强,分地百姓的举动。

  他认为李瑄是心怀苍生的人。

  安禄山心里酸溜溜的,暗骂这些士大夫可恶,他并不认为自己的胡旋舞比李瑄的琴曲差。

  难道会弹琴,真的很高雅吗?

  “臣所奏非阳春白雪,希望未惊圣人兴趣。”

  李瑄起身回到李隆基身旁拱手一礼。

  “太上玄元皇帝说‘大音希声’,庄子说‘至乐无乐’,七郎的境界已经很高了。”

  李隆基用他信奉的道家去举例,代表他对李瑄琴曲的认可。

  “多谢圣人赞扬。臣需纸笔,将去年中秋在边塞的词写下。下等之作,一直未敢示人,今曲已出。臣也不怕被议论了。”

  李瑄准备正式将《水调歌头》写出。

  “取笔墨纸砚,翰林学士准备抄录!”

  李隆基再次对高力士吩咐道。

  由于对李瑄的自信,他认为李瑄填词就算比《江南春》差,也差不到哪去。

  值得让所有宾客一观。

  杨玉环亲自将玉案上的水果、点心拿起来,递给宫女。

  为李瑄留下空间!

  她又拿起烛火,为李瑄照明。

  笔墨纸砚上来后,十几名翰林学士携纸笔在一旁。

  他们将纸放在宦官的背上,随时落笔。

  参宴者得知李瑄要为刚才所奏曲填词以后,纷纷起身扬着脖子看着李瑄所在方向。

  这无一不表明李瑄的声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瑄蘸了蘸墨水后,开始在灯烛下的白纸上,龙飞凤舞。

  开场惊艳。

  杨玉环随着李瑄落笔一字一句轻念。

  而李瑄写完一句,高力士大声念出。

  翰林学士心中一惊后,立刻在纸上抄录。

  “第一句是什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靠近的公卿,能听清楚,他向身后的人传。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本要等翰林学士抄录后传阅,现众人却被开头牢牢吸引。

  皓月当空,银辉满地。

  仅仅两句,就显示出豪放的气魄和不凡的性格,似乎将苍天当作朋友。

  词只开端,王维、杜甫,皆知此词不同凡响。

  “第二句是什么?”

  “没听清啊!”

  “是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靠近一点……”

  当第二句展现后,有公卿大臣忍不住离开坐席,向李瑄靠近。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公卿大臣们如一堵墙一样围在李隆基的玉案周围。

  每一句落笔,他们都会口口向后相传。

  一字比一字精炼,一句比一句惊艳。

  这似乎是一首思念亲人,祝福世人的咏月秋词。

  但有好事者立刻将即将到来的新法与此联系起来。

  一首诗词的赏析,要与作者所处环境,所经历之事相结合。

  而李瑄如日中天,明显不是怀才不遇。

  有人认为,在李瑄作出此词那一刻,就有变法之心,且知晓变法的困难。

  不论如何,这似乎绝尘于天地的丰富情感,让一向将词鄙视为“下里巴人”的诗人,心中莫名震撼。

  但凡是个文人,都觉得《水调歌头》艺术性的空前。

  那浪漫到极致的意境,给诗人们巨大冲击。

  原来词还可以这样!

  这种比喻和夸张,生动鲜明。

  气势恢宏,意境开阔的同时,又细腻委婉,情感深沉。

  许多诗人想快点得到翰林学士抄录的手稿,仔细观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