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碰撞第3/3段
至此,他的来意已经呼之欲出。
仲宗典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依旧在拿捏,装糊涂道:“所谓书商,无非以书逐利,奈何即便通俗放开,当今文人也以写正统诗文为乐,少有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此事,难难难啊!”
显然,这是在自抬身价。
“哈哈,既无人写,我此来,正是邀请仲兄操刀,写一部通俗,届时,定能填补稿源之缺,解百姓读书之渴。”洪应亨目光灼灼看向对方。
仲宗典早已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会被忽悠,慢悠悠喝了口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继续拉扯:“鄙人才疏学浅,没写过通俗,恐怕难当重任,洪掌柜就没问一问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等人?”
“仲兄何必自谦?我来找仲兄,自是认定仲兄最好,只要仲兄肯写,价钱好说。”
洪掌柜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我愿出到这个数字,等书籍销售,若是反应良好,更愿给予一定分成。”
仲宗典眼睛一亮,这诚意已经很足了,不过还是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
当然,人家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也要展现些本事出来:“其实,洪掌柜看法是对的,你道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四人如何?”
“如何?”
“庄育清真心反对通俗,跟不上时代,注定会被淘汰;荣才林上谄下傲,如今想写通俗,却放不下架子,好似写通俗已经是对读者恩赐一般,我断定此人成不了;李公孺性情谨慎,却有些小家子气,混口饭吃容易,大红大紫却不太可能;代宗启此人,眼光有,脑袋也足够清醒,可唯独文笔不够,以往拿着忠孝模板,写一写那些忠孝戏剧尚可,如今通俗就不行了,已打算重走科举之路。
而仲某不才,恰恰文笔够了,又愿意放下身段……”
仲宗典挺直胸膛,当仁不让道:“我题材已经想好了,就以《精忠录》为蓝本,创作一部叙述岳武穆业绩的,模仿《水浒传》演义风格,以史为纲,补史之余,将正统之史通俗化,补以个人想象、见解,以成。”
“好好好!”洪应亨听闻这话,当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仲宗典此人清醒、理智,此次也没有随意发挥,拿出以往最拿手的忠孝部分,又肯放下身段,转变为演义风格,我对此书大有信心。’
他信心大振,走之前,还送上了一个礼物:“仲兄可还记得白日的小子?那人名叫方临,是轩墨斋活计。仲兄也不必计较,或许不久之后,轩墨斋都会都倒了,也算是为仲兄报仇了。”
送走洪应亨,仲宗典重新坐下,想到白日的事情,微微摇头:“今日白天那小子,坏了我好事,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是我的机缘也说不定。”
“通俗大势到来,我若能写下第二部演义,必能赚得盆满钵满,说不定还可凭此青史留名。”
他喃喃着,心潮澎湃,借着这股冲动在纸上下写下书名《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这本书,行文模仿《水浒传》,和以往风格迥异,沉下心讨好读者,又引用史家论述,以第三者身份对进行评点、注释,抛弃老一套,鲜明体现出演义的创作风格。
然后,他想了想,又将《精忠传》岳飞的二十一道奏章,三篇题记,一道檄文,还有书信、词找出,预备收录入作品。
如此之下,仲宗典写得飞快,热血澎湃。
……
聪明人不只方临一个,书香阁洪应亨、仲宗典同时盯上通俗的风口,可以预见不久后的将来,《三国演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两本通俗演义将将会轰然撞上,不知会爆发出怎样的火花。
……
(本章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